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在宋代你以为是靠皇帝治国吗?非也 连皇帝都拿“他”没办法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吴钩 参加讨论

    与宋代士大夫的“虚君”思想互为表里的是“实相”的政体结构——君主既然“垂拱而治”,那么国家应该由谁来治理呢?宋人认为,宰相。
    
    《八相图》局部(资料图 图源网络)
    用程颐的话来说,“天下治乱系宰相”。
    六百年后,程子的这句话还引来乾隆的猛烈批判:“夫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乎?使为人君者,但深居高处,自修其德,惟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己不过问,幸而所用若韩(韩琦)、范(范仲淹),犹不免有上殿之相争;设不幸而所用若王(王安石)、吕(吕惠卿),天下岂有不乱者?此不可也。且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而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八相图》局部(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不过在宋代,“天下治乱系宰相”则是士大夫的共识。试举几例:
    苏辙说:“臣闻宰相之任,所以镇抚中外,安靖朝廷,使百官皆得任职,赏罚各当其实,人主垂拱无为,以享承平之福,此真宰相职也。”
    罗从彦说:君主“除礼乐征伐大事之外,其余细务,责成左右”。
    胡安国说:“人主之职在论相而已。”
    陈傅良说:“人主之职论一相,一相之职论百官。”
    在宋代士大夫心目中,一个优良的政体结构应该是这样的:政权归于君主,治理权归于宰相,用宋人的话来说:“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君主的权责是任命宰相(论一相),宰相的权责是组阁(论百官),治理天下。君主与宰相“各有职业,不可相侵”,君主若是侵夺宰相之职权,则属违制,将受到群臣抗议:“今百司各得守其职,而陛下奈何侵之乎?”
    
    《八相图》局部(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然在宋朝,所有的诏书都以君主的名义发出。那么宰相的执政权力体现在哪里呢
    首先,诏书的起草,原则上都需经宰相所辖的中书舍人之手,诏书表达的通常就是政府的意见,皇帝只是照例批准而已。更重要的是,一道以皇帝名义发出的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得以成为朝廷的正式政令。诏书若无宰相之副署,则不具备法律效力,用宋人的话来说:“凡不由三省施行者,名曰斜封、墨敕,不足效也。”北宋初,曾因为找不到宰相副署,太祖皇帝差点连个任命状都签发不了。
    我觉得,“虚君实相”应该是宋人所能设想得到的最优政体了。宋人比任何时代的士人都更加自觉地强调“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公天下”是尧舜禹时代的政制,那时候天子是由选举产生的(禅让也是一种选举),此即所谓“选贤与能”。可是大禹之子破坏了禅让制,天子从此世袭。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保持“天下为公”的政权性质吗?还能够维持“选贤与能”的治理格局吗?
    儒家想出来的替代方案便是“虚君实相”。君主作为主权象征,不妨世袭罔替;宰相负责国家治理,则当选贤与(举)能。这里的“选举”,自然并非现代的票选,但宰相毕竟由开放性的选举产生(科举也是选举)。
    
    《八相图》局部(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宋人确实是从“公天下”的角度去理解“虚君实相”的。南宋末,刘黻上疏度宗:“政事由中书则治,不由中书则乱。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后世朱元璋废相,皇帝兼任政府首脑,开创君主独裁的制度性基础。“权归人主,政出中书”的治理结构不复存在。明末黄宗羲目睹皇权专制之祸乱,心有戚戚焉,在他的《明夷待访录?置相篇》中,一开头便宣布:“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摘自:《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