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北宋皇帝善纳谏:太祖大度 不因诘问发怒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晏建怀 参加讨论

    纵观北宋九位皇帝,昏庸无道者有之,勤政务实者也不乏其人,后世对他们的评价,总体上也是好多恶少。比如宋太祖的英武大气、宋仁宗的宽厚仁慈、宋神宗的创新进取等,常为后人所乐道。同时,这些皇帝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听得进批评与建议,善于纳谏。
    
    
    宋太祖赵匡胤像
    宋太祖:不因诘问发怒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石守信、高怀德等人的武装后,想重新找一将才统帅禁军,他想到了符彦卿。符彦卿原是周世宗柴荣手下一名虎将,南征北战,军功累累。宋太祖取后周而代之,符彦卿俯首称臣,宋太祖加封他为太师。作为太师,名位已盛,再授禁军,恐尾大不掉,重新埋下武夫乱国的隐患。为此,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赵普多次谏阻。
    但宋太祖主意已定,而且拟好了任命文书,交下面传达。赵普听说后,自作主张,从有关部门截获了任命文书,揣在怀里,又去找宋太祖,谏阻说:“惟陛下深思利害,勿复悔。”宋太祖见赵普老是拿符彦卿说事,不高兴地说:“卿苦疑彦卿,何也?朕待彦卿厚,彦卿岂负朕耶。”他自认待符彦卿不薄,符彦卿决不会忘恩负义、背叛自己。赵普见皇帝执迷不悟,便抬高声音说:“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是啊,周世宗也待你不薄,你不照样取人江山?!面对这种直言不讳的诘问,宋太祖竟出人意料地没有发怒,反而在沉吟片刻后,听从了赵普的建议,取消了对符彦卿的任命。(事见《宋史·石守信传》)其实,不单为符彦卿加官一事,之前的“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一系列决策,也无不是宋太祖纳部下之谏的结果。
    
    
    宋真宗
    宋真宗:“提着脑袋”纳谏

    宋真宗是个爱慕虚荣、沉迷个人崇拜的皇帝。不过,他在即位前期还能励精图治,并开创了“咸平之治”,给国家带来了短暂的繁荣和发展。这期间,他对大臣的建议,也能做到言听计从。
    据《宋史·寇准传》记载,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20万大军南侵,直逼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前线告急。宋真宗问计于群臣,参知政事王钦若建议迁都金陵,签书枢密院事陈尧叟建议迁都成都,他们都主张迁都。宋真宗征求宰相寇准的意见,寇准愤怒地说:“谁为陛下出此下策,罪不容诛啊!大敌当前,倘若迁都逃跑,必致人心崩溃,敌人乘机直入,天下还如何能保?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陛下御驾亲征。”
    权衡轻重、利弊之后,宋真宗听从了寇准的建议,决定亲征。澶州位于黄河北岸,当宋真宗率军浩浩荡荡抵达黄河岸边时,发现隔岸的澶州城战火弥漫,杀声震天,宋真宗内心害怕,犹豫不前。寇准再劝宋真宗说:“李继隆、石保吉二将摆阵在辽军左右,呈夹击之势,各路援军正快马加鞭而来,在这关键时刻,陛下倘若疑而不进,势必坐失良机。”
    在寇准的说服下,宋真宗北渡黄河,深入战争最前线。将士们听说皇帝亲临火线,顿时士气大振,冲锋陷阵,连连告捷。辽军败退之际,只好请求与宋朝议和,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宋辽边境从此开始了百余年的和平友好。尽管结局证明了寇准建议的正确性,但从惊心动魄的过程来看,宋真宗听从建议也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正如后来参知政事王钦若向宋真宗进谗言时所说,寇准建议御驾亲征,其行为无异于把皇帝“孤注一掷”,也就是说,这次,宋真宗是提着脑袋在纳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