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端午节的诗与远方(3)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董希平 参加讨论

    在宋代,冷静儒雅的词人墨客更多地开始享受端午习俗带给人的那种心灵的宁静,以及因此而生的对于美好未来的执着,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写道: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词人所享受的,更多的是喧嚣春天沉淀后的宁静。
    
    春天沉淀后的宁静(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然,此时的端午也并非完全儒雅化,龙舟竞渡的活动,依旧充满了尚武之气,黄裳的《减字木兰花·竞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端午的精神,依旧在保持着多样化。
    如今,端午习俗已经伴随着中国的历史持续了两千余年,国人对于平安、健康、吉祥的向往,对于忠臣、孝子美好品格的推崇,也逐渐融入端午节的各种活动,端午仪式与精神血肉相溶,代代相传,化为中华文化不变的基因。而移居海外的华人,端午习俗的保持,也成为昭示其文化身份的重要特征。
    
    国人对于平安吉祥的向往(资料图 图源网络)
    2006年5月,端午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则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端午当会继续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一如这平淡的歌谣,绵绵不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