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颖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固本培元的重要作用。我们系列活动的主题是读圣贤之书,成厚德之人,希望通过展示活动,孩子们得到的是一种品德,一种素养,这才是传统文化教育真正的内涵所在。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吴颖惠所长做报告(来源:腾讯儒学) 我们国家为了推动传统文化教育2003年颁布了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纲要,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我们把传统文化教育纲要落实了,把它跟考试评价结合在一起,我们在增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等升学考试中间的比重,因此以考促学,是目前我们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效的举措,当然这不是唯一的举措。在孩子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我们希望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展示过程中,儿童得到春风化雨般的滋润,这才传统文化真正内涵所在。 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所谓的基本的道理就是我们千百年留下来的仁义礼智信,我们希望孩子有仁爱之心,有正义之感,我们也希望孩子诚信爱人。通过学习帮助儿童了解传统文化的经典,接触文化精神的熏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文化教育,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读经典书的过程中间,能够出口成章,进而提高他的语文学习能力。 进而提高他的文化涵养、文化素养,成为一个儒雅之人。怎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是关键。小学阶段的学习应当从儒家开始。在小学的过程中间,应学点礼教的东西,我们知道克己复礼为仁,儒家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之风都是在礼教中必须让孩子学会的。我们不是西方人,我们做不到西方人的张扬,不应该像西方人那么自我。 海淀教科所目前组织人在编礼学教材,以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德育恭敬之心,做一名文质彬彬的君子。 此外,还应该开展乐教、诗教。孩子们背诵唐诗颂词,背的不仅是语言本身,而是是思想内涵,这是传统文化独有的东西。这个是非常难得的,这是在西方的文化中没有的,这是我们语言美的地方,是中华文化美的地方。 但是我们不回避,在诗经教育中间,也包括在礼教中间,在儒学中有一些糟粕的东西,但是这个绝对不会让它进小学教育,小学教育中间一定会儒教中间,儒学中间寻找最优美的东西。我们有很多搞教育的专家,对什么进课堂,什么不能进课堂,什么能进小学课堂,什么不能进小学课堂,我们必须深入的研究。 如何开展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 什么能进小学课堂呢?我觉得有些经典东西我希望能进到课堂里,我认为《论语》《大学》《中庸》等都可以。 对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来说,我想吟诵是一种好方法。孩子在诵读过程中记忆,在记忆过程中感受、体悟。 我想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式是诵读,以读经典背诵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大量积累。第二个表演,以吟唱经典,演艺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第三个是讲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唐诗等文化典籍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熏陶。当然还有绘画教育,书法教育。最后一种方式是展演,让大家沉浸在传统文化氛围中,不断提升自我。 现在大家总是问我应该怎么让孩子们学国学,我觉得记、诵是学国学的基础。明代的教育家在论小学教育中间有一段话,“凡人都有记忆,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这个时候怎么办,应该多记性少悟性,多诵读多记忆。 第二个希望大家注重融合。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涵养爱国忠诚,孝敬父母和睦同伴等美德。 第三个我希望大家注重活动,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希望学校举办一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我在其他学校听过这类的故事,我也希望学校利用各种各样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各种各样的节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融合到日常生活中间去,融合到民俗文化中去。 海淀区的学校注重利用各种各样的节日开展活动,国画、京剧、武术等,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间体现传统文化教育。 第四点希望传统文化教育注重文化。我们希望各个学校开展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希望学校邀请传统文化的名家,进校园做示范。 第五个注重师资,行为示范。既要有传统文化的“道”,也要有传统的“器”。 注重研究,上下求索 最后想说我们还需要注重研究,上下求索。海淀教科所牵头了一个全区的传统文化课题“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实施策略” 那么全区课题目前有一百多个校级子课题,涉及到五六十所海淀的学校参加。借助课题研究课程资源、课程内容,探索国学经典课程怎么进校园,怎么进课堂。目前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这个课题组将继续带领大家进行传统文化教材的研发工作,我们将组织课题实验,老师、学校联合研发海淀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评价标准,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