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其它 >

现代三圣之一熊十力的思想(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8 中国少年国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自庚子乱后,吾国见挫于西人,即在朝在野守旧之徒,畴昔自信自大之念,已一旦丧失无余。是时思想界,一方面倾向排满革命,欲移植西方之民主制度于吾国;一方面根本诋毁固有学术思想,不独六经束高阁,且有烧经之说。见皮锡瑞《经学历史》而章炳麟作论文,甚至侮孔子以政客。诸名士所以导引青年学子者如是。天下纵有一二有识者为之寒心,顾莫可如何。辛亥之役,武昌一呼,而清廷崩溃。虽国体更新,而士习学风,一切如逊清之旧。且其坏习日益加甚。旧学既已弃置,新知无所追求。袁氏方以凶狾盗魁柄,以威劫利诱之术,弱天下之骨。而消生人之气,以逞旦夕之志。而不为子孙谋,不为种类存亡计。诸名士多依袁氏。走方镇,招朋党,当时所谓政党,实朋党耳。活动于市朝。学校徒有虚名,并无讲习之事。人亦无重视学校者。昔汉氏方兴。四皓抗高节于穷山。高帝礼聘不至,而不敢迫也。所以全士大夫之节,而培学脉,存国命也。其意念深远矣。继以文、武、明、章,表章经术,终两汉之世,经学昌明。诸大师讲舍遍郡国。一师之门,弟子著录,多至千万人。汉治之隆,至今为历史辉光。岂偶然哉!民国肇建。时民党人颇有劝章太炎聚徒说经者。太炎喜通电谈政,卒不听。然太炎博雅,能文章。经学实非其所深究也。
    民五,大盗既倾。绍兴蔡公始长北庠。蔡公以含宏之量,有伊尹之任,怀伯夷之清,孜孜以讲学育才为务。天下属望甚殷。惜乎新旧并容之说,虽持是以延揽师资。而当时旧学家,真有宏识孤怀,峻节伟度,博学不倦,温故知新,可负继往开来之任者,盖已绝不可得。则其所尽量罗致者,无非记诵与文辞,在俗中较胜而已。新人皆年少,于外学又不必深研;而勇于破坏,轻于宣唱。浮气乘之。浮名中之。末俗尘嚣。号召甚利。声价既高。亦不复能竭才而虚怀所学矣。世人论北庠功罪,或咎蔡公提倡之非。实则当时海内新旧人物,只有此数。蔡公虽欲舍是,顾亦不可得也。呜呼!学之绝,才之衰,俗之敝,何遽至是。吾幽居深念,未尝不太息隐憾于清儒之自负讲明经学者,实所以亡经学也。夫清儒治经,正音读,通训估,考制度,辨名物,其功已博矣。若其辑佚书,征考古义。精校勘,订正伪误。深究语言文字之学,而使之成为独立之学科。其嘉惠后学固不浅。吾于清儒长处,何可否认。然而责以亡经学者,此必有故矣。清儒所从事者,多为治经之工具,而非即此可云经学也。音读正,训估通,可以读书。
    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夫子系《易》已自言之。或疑《易传》非夫子所授者,此大误,容当别论。学者求圣人之意,要当于文言之外,自下困功。所谓为仁由已,与仁者先难而后获是也。必真积力久,庶几于道有悟,而遥契圣心。否则只是读书,毕竟不闻圣学。颜习斋曰:“以书为道”,其距万里也。以读书为求道,其距千里也。“孰有智人,疑于斯言?”而戴震曰:“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辞也。所以成辞者,字也。必由字以通其辞,由辞以通其道,乃可得之。”固哉斯言!恶有识字通辞,而即可得道乎!字与辞,佛氏所云敲门砖子也。恶有持砖子而不知敲门者,可以升堂入室乎?若乃考制度者,贵乎深察群变;而辨制度之得失,一以利于民群与否以为断。《易》云开物成务,云吉凶与民同患。大哉圣言!所以为万世开太平也。若只是钻故纸,集释故事而已。以如是之用心,而考制度,则何取于是耶?辨名物者,此心与万物相流通,物不离心而独在,心亦不离物而独在,参看吾著《新唯识论》。不可杜聪塞明,废此心之大用。《易》言智周万物,义深远矣。今若不务仰观俯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其神明。第束缚于书册之中,搜考虽勤,亦不出纸上所已有者。且莫识自然之趣,而心思则已陷于小知间间,不得超脱。程子所讥玩物丧志,正谓此辈。岂云格物可废哉?经生之所为,诚无与于格物耳。上稽宋明。
    濂溪、康节,言“桌依地上,地依空中”一段话。似已知引力之理。《伊川语录》中已发见下意识及变态心理。此在西洋心理学上为极重大之发明。而伊川言之特早。“互助论”亦首由伊川创发,见《易传》比卦。横渠知地动非静。朱子于地质有创见。明儒宋应星《天工开物》一书为今治科学者所盛称。略举数事,可见宋明儒治经,不陷琐碎。虽于经书名物,不无失考、而其自所创获,亦已多矣。夫所贵乎通经者,在能明其道,扩其所未及发也。若只限于经籍文字而为考核,岂得为通经耶?向者余杭章氏谓清儒当异族专横,莫可自发抒。宁锢智慧于无用,聊以卒岁。迹清儒所为,诚有类是者。夫志不弘毅,气则销尽。宛转偷生于故纸中,力不足尚,智不足称,其初但隐忍为此。及其徒相习成风,转以汉学高自诳耀。章实斋当其世,已甚不满。尝曰:“尊汉学,尚郑许,今之风尚如此。此乃学古,非即古学也。居然唾弃一切,若隐有所恃。”又曰“王公之仆幸,未必贵于士大夫之亲介也。而是仆幸也,出入朱门甲第,诩然负异而骄士大夫曰:吾门大,不知士大夫者,固得叱而絷之以请治于王公。王公亦必挞而楚之,以谢闲家之不饬也。学问不求有得,而矜所托以为高。王公仆幸之类也。”观实斋所讽刺,则当日学风之敝,已可概见。迄至今日,学不务实,但矜所托以为高,此种气习,流衍弥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