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退溪是朝鲜"朱子学"的集大成者。他在继承和发展程朱理学思想的同时,建立了有自己理论特色的理学理论体系,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在朝鲜,而且在中国和日本也有深远的影响。李退溪(1501-1570年),名滉,字景浩,号退溪(又景退陶、陶山、溪臾等),朝鲜庆尚道礼安县温溪人,出身于贵族家庭。李退溪68岁(1568年)向宣祖进呈《圣学十图》和《进圣学十图札子》。这里集中了李退溪研究新儒学,特别是研究"朱子学"的最重要的成果。《圣学十图》中他特别强调"主敬"理论。"主敬"和《四端七情之辩》最能反映李退溪哲学思想的独创性。 《圣学十图》是退溪于宣祖元年(公元1568年)十二月退溪暮年68岁时进呈朝鲜宣祖的文章,它概括了退溪的理学思想。"可谓晚年深思熟虑,提纲掣领的结晶,也是他体认圣学大端、心法至要的心得。退溪他以图的形式,既示人以圣学入道之门,亦给人以简明易懂的启迪。《圣学十图》,融铸宗明理学之精髓,构成他的思想逻辑结构,其规模之宏大,操履之功用,在李朝理学史上均属罕见。" 《圣学十图》的"圣学"意指圣王和圣儒之学;"十图"是用来标识的十个圣学要详之图。《进圣学十图札子》虽然在《圣学十图》之后写成,实为《圣学十图》的序言,应包括在《圣学十图》之中。 第一太极图。"《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退溪曰:"朱子谓此是道理大头脑处。又以百世道述渊源。今兹首揭此图,亦犹《近思录》以此说 为首之意。善学圣人者,求端自此,而用于小学大学之意,及其收功之日,而溯极一源,则所谓实理尽性而至于命,所谓穷神知化,谓之盛者也。""修之悖之,亦有乎敬肆之间而已矣。敬则欲寡而理明,寡之又寡,以至于无,则静虚动直而圣可学矣。圣学之宗旨而言,在于大学之明明德新民。通过主敬而实现寡欲理明的人性追求。 第二西铭图。退溪曰:"圣学在于求仁,须深体此意,方见得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真如此处,为仁之功,如亲切有味,免于莽荡无交涉之患,又无认物为己之病,而心德全矣。故程子曰:《西铭》意极完备,乃仁之体也,又曰:充得尽时,圣人也。"这是退溪体仁的最高境界。根据退溪的理解,圣学在于求仁,而求仁的理论根据,在体验"仁"。要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即必须了解心所具之"仁"即是天地万物之心、天地生生之理。主张扩充此"仁",使与天地之理合而为一,以达到大公无私的天下一家的境界。 第三小学图,第四大学图。退溪引朱子《大学·或问》云:"吾闻敬之一字,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为小学者,不由乎此,因无以涵养本原,而谨未夫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与夫六艺六教。为大学者,不由乎此,亦无以开发聪明进得修业,而致夫明德。新民之功也。"依退溪见解,小学与大学,一而二,二而一,大学在明明德、新民,小学在明伦,故言两图兼相备。 第五白鹿洞规图。退溪曰:"盖唐虞之教在五品,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故规之穷理力行,皆本于五伦。且帝王之学,其规矩禁防之具,虽与凡学者有不能尽同者,然本之彝伦,而穷理力行,以求得夫心法切要处,未尝不同也。" 提出"知理之当然而责其所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得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的儒学目的和范围。说明,圣学之目的并不在于具博识、会诗文、博名声、求利禄,而在于究明体得五伦五常、并在具体的人伦中去确立它、实践它。 第六心统性情图。心统性情图,共有上、中、下三图。退溪揭示了作为学问实践之主体的人之心及心、性、情的关系。退溪以朱子心合理气言性情,着重于"持敬"的修养。"要之,兼理气,统性情者,心也,而性发为情之际,乃一心之几微,万化之枢要,善恶之所由分也。学者,诚能一于持敬,不味于理欲,而尤致谨于此,未发而存养之功深。已发而省察之习熟,真积力久而不已焉,则所谓精一执中之圣学,存体应用之法,皆可不待外求而得之于此矣。" 第七图仁说图,第八心学图。退溪曰:"朱子曰: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之所得以为心。未发之前,四德具焉,而惟仁则包乎四者。"作为统摄四德与四端的道德理性的"仁",对于人的存在来说,是精神或思想,事关生命存在的价值。退溪是借朱子的"仁"之说来作为他贯通天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中介,"仁"成了贯通天人的关节点和媒体。在第八心学图",他把心分为"道心"和"人心"。生于形气而觉于欲者,是人心,原于性命而觉于义理者,是道心。道心并不能游离于易为人欲所动的具体的人心而存在,所以必须"持敬",通过努力修养,使人心变为道心。 第九敬斋箴图,第十夙兴夜寐箴图。朱子有感于张南轩主一箴而作的《敬斋箴》,有自戒的目的。《敬斋箴》云:"正其衣影,尊其瞻视,潜心以居,对越上帝。足容必重,手容必恭,择地而蹈,折旋蚁封。出门如宾,承事如祭,战战兢兢、罔敢或易……于乎小子,念哉敬哉,墨卿司戒,敢告灵合。"退溪于其后引用真德秀之言:"敬之为义,只是无复余蕴。有志于圣学者,宣熟复之。"补说最后列举朱子"此是敬之目说,有许多地头去处"(指行"敬"之场所)。"警省于日用之际,心目之间而有得焉,则敬为圣学之始终,岂不信哉!"勿庸赘言,此皆为"敬"的具体实践细目及"持敬"在行为上的表现和其适用的各种场所。 第九图在行为空间上(即场所)规定了"敬"的细目,而第十图则在行为时间上规定了"敬"的细目。可见,第九图和第十图相辅相成。"敬"是随时随地都必须实践贯彻的。(本文节选自《退溪<圣学十图>及主敬思想》,作者金昌权、金仁权) 本文来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第25卷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