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政通 “血气心知”这个观念出于《礼记·乐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在这里,血气心知,似是指人生而有的感觉和认识能力。在哲学史上,清代的戴东原把这个观念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且成为他思想系统的基本观念之一。 明代吕坤,也曾很简略地提到,他说:“有在人之先天,元气元理是已;有在人之后天,血气心知是已。”(《呻吟语·天地》)他对血气心知的了解,与《乐记》不同,但同样被戴东原所吸收。 东原说:“味也,声也,色也,在物而接于我之血气;理义在事而接于我之心知。血气心知,有自具只能。”(《孟子字义疏证·理》)说血气心知有“自具之能”,此义同于《乐记》。同时东原也把血气心知做了认识论的发挥。他认为人具有感觉和认识的能力,而味、声、色和理义,则在感觉和认识能力所对的客观事物之中,这样必然导致对程朱派“理具于心”,和陆王派“心即理”等说的否定。 血气心知,固有自具之能,但若加上后天的滋养和学习,则能增强其功能。在这进一步的发挥上,东原吸纳了吕坤“后天”之说。东原说:“人之血气心知,本乎阴阳五行者,性也。如血气资饮食以养,其化也即为我之血气,非复所饮食之物矣;心知之资于问学,其自得之也亦然。以血气言,昔者弱而今者强,是血气之得其养也;以心知言,昔者狭小而今夜广大,昔者暗昧而今夜明察,是心知之得其养也;故曰‘虽愚比明’。”(同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