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一词,见于荀子、礼记之大学及中庸,其义大概出于曾子。曾子所言之「吾日三省吾身」,即是慎独的工夫。孟子云曾子守约,亦应是指此而言。三省其身,即面对自己,作澄清生命的省察工夫,这是内圣之学的最切要的工夫,所以是守约(守住要点)。而面对自己,澄清自己的内部生命,纯粹是为己之学,并不是徇外为人之故而为,此时人之道德意识最易呈显,道德意识呈显后,人方有真正的道德实践。故曾子之三省守约,应是后儒所言慎独之根本。 荀子不苟篇云:「 君子至德,嘿(默)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诚心专一于仁义,方能化民。独,是心志专一于仁义,是诚的结果,不是就心性主体说。 与大学中庸不同。 大学之言慎独见于诚意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朱子注云:「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此即于一己念虑之隐微处省察,使自己的意念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即使一己之意念转化为好善恶恶之意,而真切实在的去好恶,使一己对善必好,对恶必恶。 此中好善恶恶之意与好色恶臭之意不同,好善恶恶之意是善的意志,即孟子所说的本心 。 而好色恶臭是感性的意志,即受感性欲望影响的心。 在一般日常生命活动中,大多是感性的好恶的活动,但在感性意志活动的同时,必有好善恶恶之意在其上以照察之,使人于为善时感到满足,为恶时则感到惭愧,吾人应正视此好善恶恶之意,让其充分实现,使感性的意志完全服从善意而行,这便是大学言慎独之旨。 中庸之言慎独,见于中庸首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此是就性体道体说。 依中庸之义,作为一切道德实践之根据,乃内在于吾人,为吾人之性者。 而此人人固有之善性,乃天道流行于人,赋予于人者,故此性与天道,在本质上是同一的。 故天道既内在于人而为人之性,复亦是超越的而为一切存在,为宇宙生化的大本。 人对于此既内在而又超越的道体性体,自然要戒慎恐惧,谨守勿失。 此最显儒学的超越意识, 宗教精神。 明刘蕺山云:「中庸之慎独与大学之慎独不同。中庸从不赌不闻处说来,大学从意根上说来。」即中庸是在性体处说慎独,大学则在心体处说慎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