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海外汉学 > 综合述评 >

对北外新使命的一点理解

http://www.newdu.com 2017-12-10 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 佚名 参加讨论

    张西平
    郝平校长在北外六十五周年的校庆i井话中明确提出:“我们 不仅要把世界介绍给中国,还要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北外要成 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这就是北外的新使命。”这样一个提法对北外的未来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如何在教 学和学校的办校实践中落实这个对北外未来发展有重要战略意 义的思想,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将中国介绍给世界”是北外新的战略方向
    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服务,沟通中国与外部 世界的关系是外语类大学的根本性使命。但这样的使命在不同 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侧重,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一直是国家的重要任务,这样“将世界介 绍给中国就成为外语类大学最重要的工作,在那个时代同样存在着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问题,但相比之下,前者更为紧迫和重要。
    三十年来,中国以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速度,实现了 国家实力的快速增长,从国家总体实力上看中国已经成为当今 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国家之一。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表现在它的经济和政治实力上,也表现在它的文化和思想价值 的实力上,这就是软实力。尤其是像中国这样有着几千年文化 传统的国家,更要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价值。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向世界昭 示了一种新的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向世 界说明一个发展的中国具有着重要政治和文化意义。目前在世界的文化版图和政治势力上,西方发达国家都具有优势,如何 为发展的中国呐喊,如何为中国国家利益在全球的布局服务, 这已经成为外语类大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因此,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这一口号的提出适应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正如郝平校长在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 上所说的,‘‘我们要在北外突出外语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有 北外气象、北外特色的学术研究,鼓励学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 的使者,以此来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输出。”
    正像当年急需了解外部世界的文化和学术以促进中国文化 和学术的发展一样,目前发展的中国急需向外部世界介绍自己 的文化和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任务。这一任务完成的基础是外语能力,北外在这样的 时刻提出这样的口号,恰逢其时。
    二、北外对这个新的战略方向 已经有了初步的布局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在落实将中国介绍给世界”这 个战略方向上,北外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教学和学术的布局,为今后的较大规模地展开这个伟大的事业打下了较好的基 础。这个布局表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在学科建设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重 点的学科布局,突破了原有的单一外语学科的局面。中文学院 的更名具有学术和文化的涵义,这个学院的使命再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层面,它将担负起全校中国文化课程设计 和教育的重任,而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出任名誉院长,在全国 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商学院、法学院、外交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先后成立为今后向国外介绍发展的中国提供了 学科的支撑。可以设想,如果对中国文化没有专门的研究,对 当代中国的经济、法律、外交的深刻变化没有学术的把握,要完成将中国介绍给世界的使命是很困难的。
    第二,在学术研究上已经形成具有北外特色的研究方向: 海外汉学(中国学)研究。经过13年的努力,在学校的不断培 育和支持下,北外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目前在全国这一研究领域 具有领先的地位。对海外汉学的研究,就是对中国文化在世界 传播和影响的研究,这样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为向外部世界介绍中国提供了学术的支持。海外汉学研究中心2007年拿下教 育部重大学术攻关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 播和影响》就是其学术地位的明证。学校现在将海外汉学研究 中心作为全校四大研究中心,并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这些 举措对全校完成这个战略使命的意义,在今后将会日益显示出来。因为,对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影响的研究,实际 上为整个外语专业开辟出一个崭新的学术方向。两年前北外和 北大以及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共同建立的中国研究中心”, 去年北外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合作建立的“世界亚洲研究信息 中心,所有这些都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研究领域,在语种和学 科之间开始交叉,研究领域日渐指向一个方向:世界各国的中 国文化研究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文化中的影响。
    第三,海外孔子学院的建立,为北外新的起飞提供了一个 难得的机遇。北外是最早意识到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意义和价 值的学校,在中国语言向外部传播的这次历史性飞跃中,北外抓住了机会,建立了 12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所承担的汉语教 学只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对北外来说,它具有多重性、复合性的功能,学校及时成立了孔子学院工作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决定。目前国家汉办在北外所建立的“非通用语种汉语师资培 训基地”,将逐步显示孔子学院的多重性作用以及它对北外完成将中国介绍给世界这一战略使命的重要意义。
    第四,外研社已经开始把在世界各国出版中国书籍作为 新的战略方向,《汉语九百句》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出版只是 外研社这个战略的一角,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展开的“走出去工程正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在出版事业上的表现。而国家启动的 中译外工程更是给北外一个新的天地。三年前郝平校长到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时,季先生就提出,在北外要组织一批既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又有着十分出色的外语 水平的专家学者,组成一个团队,集中翻译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并做好向海外的传播。季老认为,这是北外的重要任务, 这是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功德无量的一件大事。
    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北外新的战略使命
    方向已经指明,航道已经开通,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个新 的使命,如何充分利用北外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变化,加速北 外的发展,促进教学的改革,这是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因为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法和教材的编写这 些具体问题上,尽管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改革最重要 的意义在于:教学必须服从于学校的战略发展方向,并为这个新的战略发展方向提供教学的支撑,从而在教学上落实学校 总体的战略方向。对于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同北外同仁 分享:
    1.改进与增强中文学院中国文化课教学,切实解决中文 学院的实际困难。向世界介绍中国首先就要了解中国,在北外承担向全校介绍中国文化的是中文学院。近年来中文学院已经 分别同有关院系联合,直接在有关院系讲授中国文化的相关课 程,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我认为,学校一方面应鼓励中文学院在全校开设更多的中文课程,另一方面,也允许它继续鼓励院 系之间的合作。但目前中文学院既承担全校的中文教学课程, 同时本身又有自己的从本科到博士生的教学任务,而近1000人 的留学生教学以及向海外孔子学院派出教师和院长的任务已经 使它负担很重。这样,如何解决中文学院面临的困难,在编制 和体制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是应加以考虑的问题。
    同时,在全校公共课方面,也应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 院和商学院、法学院、外交学院的作用,以减轻中文学院全校 公选课的压力。对传统中国文化价值的介绍和对当代中国发展的介绍,这两个方面应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
    2.       在专业外语院系用中文开设知识性中国文化课程。目前 的全校选修课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有关院系对中国文化课程的需求,有关院系之间已经展开了合作。应鼓励外语院系的教师逐 步用中文向本系低年级学生教授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的知识性 课程,讲授中国与对象国文化交流史的课程。这或许有不少困难,但应向这个方向努力。因为从全校战略需要来说,每个外 语专业院系中都应培养和储备像季老所说的既精通中国文化、 又有良好的专业外语能力的师资力量。
    3.       在外语专业的高年级应开设用外语教授中国文化和当 代中国介绍的选修课程。如何将外语能力的培养和中国文化知识与修养的培养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难题。英语学院的做法值 得推广,他们邀请有学术专长的外国汉学家用英语教授中国文 化,如去年邀请美国著名汉学家安乐哲讲授《论语》和《中庸》,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为,在短期内,在我校的外语 专业中用外语讲授中国经典的人很少。当年丁望道先生一直坚 持这个方向,很可惜我们没有继承好这个传统。在每个外语专业的对象国中都有一批这样的著名汉学家,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在这方面具有一定学术资源。希望学校能拨出专门的经费,外 语专业院系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一起定出一个可行的计划。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外语专业高年级中国文化外语教学的问题, 也可 以进一步促进我校的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传播和影响的研究。
    4.       将中国典籍翻译作为翻译课的必修课。目前国家实施 的走出去工程继续将中国典籍翻译成各种外文版本出版,北外也承担了这样的任务。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一,中国 典籍的外译不是从今天开始,各个国家的汉学家们为此已经做 了数百年的努力。对于各国汉学家的这些学术成果绝不可不管不问,做学问首要之事就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前我 所主持的教育部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典籍在域外的传播和影 响》就是做基础性的书目调查。其二,中译外工作的展开对我 们的外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译者的中国学术修 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方面北外亚非学院的邱苏伦教授的经验值得全校关注,她所翻译的泰文版的《大唐西域记》在泰 国多次再版,受到了泰国读者的好评。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一方面推广介绍邱苏伦教授的经验, 鼓励更多的年轻教授向这个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与外文局和 国外汉学家展开积极的合作,积极稳妥地推进这个工作。翻译研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学术发展新领域,从翻译理论和实践来 说,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外译中的历史,海外汉学中心的李雪 涛教授就是专门研究佛经翻译史的,近年来我带着研究生也在做明清之际的西学东传翻译史和中学西传翻译史研究,王克非 教授所做的近代中国翻译史研究已经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中国翻译史应成为北外外语类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如果说北外学派的话,这是一个值得开拓的研究领域,同时也将促进教 学的改革。
    5.建设好几门涉及全校外语专业的选修课。“将中国介绍 给世界是一个崭新的学术事业,它涉及多个学科,是一个跨 学科的研究领域。在教学中除了以上所说的从中国文化教学和 外语教学应做的改革外,还应从跨学科的角度建设好几门涉及全局性的课程和教材。
    第一,《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史》。要向各个国家介绍中国, 就要知道中国文化目前在各个国家传播的历史和现状,这是我 们展开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基础。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已经在全校开设海外汉学史近十年,已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北京市精品教材的《西方汉学简史》也即将出版。但“海外汉 学史的角度是从对象国学术史的角度展开的,如果从中国的立场出发来研究,这门课应改造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史》 更好;
    第二,《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各国中国形象》。中国文化在 域外的传播涉及文化间关系,这里不仅含有知识论上的问题, 如海外汉学史,也涉及到跨文化研究和比较文化研究。我们向世界介绍中国,不仅要在知识论上知道他们了解我们多少,还 要知道他们是如何看待中国的,这就涉及到价值观等一系列的 问题。从西方来说,中国形象是一个变动的形象。因此,编写一本《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各国中国形象》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其实,这个研究领域开拓了外国文学和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 面,即中国在各国的文学和思想中的影响。钱锺书先生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研究,国内其他学者也开始了这样的研究, 但由于许多研究不能从外文原典出发,这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空 间仍然很大,北外应在这个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本教材因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好组织全校各个外语专业与海外汉 学研究中心合作共同编写;
    第三,《中译外简明教程》,中译外是一个崭新的事业,是 北外将中国介绍给世界使命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外研社重 点所做的事。但这项工作我们缺乏经验,目前国内已经有这样 的专门学会,国家则有外文局专门从事这项工作。我建议由英 语学院的丁望道教授、亚非学院的邱苏伦教授等长期从事中译外的老教师指导,组成一个编写组与外文局合作编写《中译外 简明教程》,希望学校将这本教材的编写作为学校教改项目专 门立项,给予支持。
    四、更新观念,注重协调,抓好全局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要完成“将中国介绍给 世界的新的战略使命,涉及到教学和科研的方方面面,而且由于这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在教学的改革和学术的研究 上,学科在交叉,如果没有统筹规划,很可能在全校形不成合 力。为此,更新观念,统筹规划,抓好全局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个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特别要关注的。
    1.更新观念,树立文化自觉。做好将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基础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也就是像费孝通先生所说的 文化自觉。为什么文化自觉”对外语大学来说具有特 别,乃至根本性的意义呢?因为长期以来外语大学以介绍外国 的语言和文化为其主要任务,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但完 成这个重要的任务的基础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继承,也就是费老说的文化自觉”。如果没有这种文化自觉我们是很 难完成对外来文化的理解、消化和传播的。但很遗憾,长期以来,外语类大学作为专门性大学,在教育内容的设置和课程的 安排上一直未将中国历史文化的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即 便有的学生对中文有需求也只是从实用的角度,而不是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文化和语言的,例如,将全校的中文 公共课变为《中文写作》课。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非常灿烂的文明。对这种文化传统 的珍视、爱护、继承是我们发扬壮大中国软实力的最重要的内 容。如果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冷漠,从骨子里不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那是无法去向外部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党的十七大报 告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极为重 要的表述。我们应以此来更新观念,真正确立起向世界宣传、介绍中国文化的伟大历史使命。
    2.       统筹好两个战略方向的关系。郝校长在《做好沟通世界 与中国之桥》这篇文章中讲到北外的新使命时说:“我们要发挥我们的外语优势,积极翻译和推介世界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 为中国的文化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资源,为中国的文化 基因注入异域的新鲜血液。在促进西学东渐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倡导东学西渐。我们要在北外突出的外语教学优势的基础 上,发展有北外气象、北外特色的学术研究,鼓励学生成为传 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以此来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输出。”这里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和“把中国介绍给 世界两大战略任务之间的关系。有些同事担心如果过多地学习中国文化会影响对国外文化的学习,其实正如费老所说,如 果自己没有很好的中国文化基础很难做好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看看钱锺书先生的《管缀篇》和《谈艺录》就会明白这一点。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要做好中学西传”不但不会削弱我们的 外语教学,反而对我们的外语教学和国外文化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很好的国外文化的研究,没有扎实的外语能力, 想做好中国经典的外译,想做好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几乎 是不可能的。最近学校开设的拉丁文选修课就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事,不懂得拉丁文,不仅学不好西欧国家的语言,也做不好
    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研究,因为,中国典籍的第一批西 方语言著作,几乎全部是用拉丁文翻译而成的。因此,北外这两个方面的任务是相互连接的,只是过去我们对中学西传的教学安排和研究不够而已。
    3.       注重协调,做好跨学科研究。将中国介绍给世界”是 一个教学的方面,在学术研究上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学 科的交叉是展开这项工作的特点之一,这样就需要全校从事这 项教学和研究的教师经常沟通,做好相互之间的协调。例如,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已经涉及到全校所有外语专业和 中文学院、孔子学院等,作为全校四大中心之一,如何发挥其 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协调它和各个外语院系之间的关系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外语院系在邀请国外汉学家来校讲授中国典 籍的翻译时,是否可以和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及时沟通;编写 全校性新的教材时,是否组织全校的力量,共同攻关。外研社的海外出版,中国典籍的翻译出版更是需要发挥全校各方面 的力量。
    特别是海外孔子学院的工作,一定要纳入学校的整体教学 和科研工作之中,因海外孔子学院的工作几乎涉及到全校的主 要院系,汉语教学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但绝不限于这一点。北外海外12所孔子学院的存在标志着我们在考虑学校的全局工作 时,已经不仅仅在国内,而是在全球。孔子学院的发展和存在标志着北外学校工作的全球化的开始。周部长曾说,要将海外 的孔子学院办成第二个北外,这是很值得思考的观点。如何利 用好海外孔子学院这个平台,是北外走向世界,在完成“将中国介绍给世界战略使命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建议由孔子学 院工作处牵头,成立一个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协调委员会”, 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制定北外海外发展的战略,讨论决定每年 海外孔子学院的重大问题,协调好北外的海外机构和校内机构 的人事、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我认为,应集全校之力来支持海外孔子学院的发展,同时,也必须将海外孔子学院的工作纳入 北外的整体计划之中,使其为国内的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工作 服务。
    4.积极引进新人才,培育新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季老认为要完成中国经典的翻译和向外部介绍需要对中国文化和外语两 个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平心而论,目前我校完成这个 战略的最大问题就是这样的双语人才、兼通中西的人才匮乏。我们一方面在校内积极培养这样的人才,另一方面从海外引进 这样的人才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据我的了解,在各个语种 中,目前在海外留学读书的人中都有少量这样兼通中外文化的年轻博士,对于这样的人才要大胆地引进。我们海外汉学研究 中心从德国引进的李雪涛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兼通中西的学者, 他现在在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北外在变,而且在发生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开辟 中学外传的新领域,承担起将中国介绍给世界“的重大 战略使命,这是时代对她的要求,这是发展的中国对外语类大学的要求。这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北外一定 会很好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因为它已经行驶在这条崭新的航道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