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海外汉学 > 综合述评 >

国际汉学研究成果的大检阅——《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评介

http://www.newdu.com 2017-12-11 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 佚名 参加讨论

    九十年代以来,在新加坡举行过一次“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国际会议,会议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办,有来自亚欧美澳世界各地四十四个城市的三百多名学者参加,提交论文一百四十余篇。会后,由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林徐典教授主编,并经中文系资深教师票决,遴选出一百篇,委托北京中华书局出版。这就是一百一十多万字的《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的由来。
    翻开论文集的目录,即可深刻感受到这次会议所讨论问题范围之广泛,规模之宏大,组织之细密和研究之力度。读者有充分理由认为,这本书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近数十年来国际汉学研究成果的大检阅。
    论文集按内容分为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哲学四大部分,以宏观性论文为主,同时也有一定数量的微观问题讨论。这正是会议组织者会前精心设计的,绝大部分题目均提前约请对该问题研究有素的各地知名汉学家分别撰写,因而都是作者长期积累的心得体会之结晶。
    放在论文集突出地位的是三个主题讲演。
    澳州的柳存仁教授以《从利马窦到李约瑟:汉学研究的过去与未来》为题,回顾西方汉学的发展历史,从十三世纪马可·波罗开始,中经十六世纪利马窦,十九世纪理雅各,到二十世纪的海劳, 高本汉、戴密微以至李约瑟,虽历尽曲折,而今已是形势越来越好。一、中外学者认识逐渐接近,已能公平相处,二、已具有较精确的知识和下具,三、追求真理不分时地,只要求真实的态度。因此他相信今后的汉学研究是有前途的,东西学者必能共享成果。
    北京的任继愈教授的《汉学研究在中国》,把近四十年分为奠基、断裂、发展三阶段,分别介绍史学、文学史、哲学史、考古学、民族学、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古籍整理、工具书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他认为,在目前国际汉学研究界,新加坡的汉语研究、北美的新儒学研究、日本的佛道儒学研究、英法俄的敦煌研究,均已具备地区性汉学中心的雏型,而中国(包括台港)这个综合性多学科汉学中心应该建设得更好,中国学者应该有紧迫感。
    新加坡的林徐典教授的《汉学研究在新加坡》,是一篇全面系统的学术总结。他概述了自1819年开埠以来华文教育、华文报刊和汉学研究在南洋发展的历史,以及新加坡共和国成立以来新取得的成果,列举出有关中国文学、语言文字学、史学、哲学、新马华文文学和南洋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百余种。并特别强调华文教育的重要性,希望新加坡能够发展成为木地区的汉学研究中心。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分别就所从事的各专门学科数十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并提出今后的建议和设想。
    在文学方面,金启华把四十年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分为三个时期:文革前往往把作家分为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来评议褒贬,把丰富复杂的文学史现象简单化了:文革中把作家归属于儒家或法家,学术成为政治争斗的工具:文革结束以后逐渐呈现繁荣,对古代作家作品的阐述力图实事求是。谭家健对四十年的古典散文研究从古典散文的总体研究、散文史和散文作家作品研究、古代散文的普及鉴赏与资料整理三方面进行考察。主张今后应结合历史实际、现当代创作经验,借鉴外国的文体论、文艺观,联系美学史、哲学史、史学史、文化艺术史,放在古代文化大系统中去研究古典散文。邓利栋全面回顾了五四迄今海内外的六朝文学研究,一、从民初到1949年,二、1949年以后的大陆和台湾,三、海外的研究。他着重指出中西学者尚存在观念上的分歧,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十七条建议,是相当深入的小结。周勋初把唐代文学研究分为文革前十七年和文革后近十年,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趋势,并就研究队伍状况作出分析。陈锦钊考察了六十年来子弟书的整理与研究情况。有三篇文章谈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其中王润华所论最有深度广度,他对中国大陆、美国、日木这三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作出具体分析,指出美国许多有成就的学者大都是从其他学科转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因而容易运用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取得新的成果。他特别建议应开拓多学科的研究途径应重视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新生代。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