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被遗忘的纸上风雅(2)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美术报 newdu 参加讨论

    在唐代之前,绘画多用绢本,而唐代留下了至今可见的纸本画,画家们多用纸作为粉本起草画稿。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即用宣纸加蜡造成透明效果以摹写图画,这是最早关于宣纸名称的记录。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用的是桑皮涂布加工纸,纸张又细又平,将牛的丝缕毛发表现得清清楚楚,观之对古人唯有景仰之心。除桑皮纸之外,那时另有各色彩笺、斑石纹纸、云蓝纸、金银花笺等,甚至唐代的僧人还有不穿丝绸而穿纸衣的习惯。《文房四谱·纸谱》中就曾记载:“山居者尝以纸为衣,盖遵释氏云不衣蚕口也”。说明当时的纸张具有一定的厚度和柔韧度,质量应该是很不错的。而其价格又廉于丝绸,平民寒士遂纷纷取用聊以避寒。
    唐代尚无笺纸上刻印图样之记载。至五代末,“姚顗子侄善造五色笺,光紧精华。砑纸板乃沉香,刻山水、林木、折枝、花果、狮凤、虫鱼、寿星、八仙、钟鼎文,幅幅不同,文缕奇细,号砑光小本。”砑花之法,是先在木版上雕出阴线图案,覆以薄而韧的彩色笺纸,然后以木棍或石蜡在纸背磨砑,使纸上产生凸起的花纹,栩栩如生,精致可爱。于是,书画与笺纸开始完美融合在一起,笺纸的模样更为诗情画意了,映照出浪漫文士们斑斓的心底。
    经过隋唐300多年的技术发展和经验积累,造纸术形成完整的体系。两宋时期,画法变革,水墨画法逐步兴盛,使得纸质材料愈来愈突显其优越性,迅速得以普及。纸本绘画逐渐广泛替代绢本。宋太宗淳化三年,用澄心堂纸拓印《淳化阁帖》,从此历代碑帖用纸大增。相对于之前用皮纸、麻纸作为主要原料,宋代则大量使用竹、稻麦秆和其他草木原料来造纸,使原料来源大大丰富,纸张产量得到迅速增长,并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祭祀用的冥纸、挡风采光的窗纸、驱蚊避寒的纸帐纸被,还有节庆喜丧的纸灯与纸炮等等,不一而足,温暖的纸质年代全面到来。
    喜欢诗文雅集的宋代文人,对文房用品的要求日趋精致化和个性化了。比如东坡用的一种麻纸,只有在成都浣花溪的水边才能制成。他还试过海苔、竹或藤制作的书纸,皆紧薄可爱。李煜特制的澄心堂纸历来令人心仪,“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落光润,冠于一时”,至宋代依然风行,但东坡甚至用过比澄心堂还得心应手的天台玉板纸,更细薄光润,坚洁如玉。看古人的笺纸名称就使人神驰,如碧云春树笺、粉蜡笺、芦雁笺、清江笺、水纹笺、鱼子笺、砑花纸等。其中砑花纸还分杏红露、桃红、天水碧等,上面砑着隐隐的人物翎毛花竹。而今可见的米芾的传世书纸上就隐有云中楼阁的图案,令人追慕斯世与斯人。
    北宋各类加工方式如染色、砑花、印染、描绘、加料、泥金银,以及金银屑、金银粉及其他色料、药料的运用,名目繁多的笺纸种类大量出现。前代的加工纸在宋代继续发展,其他还有新的制作精良的砑花纸、水纹笺、染黄纸、鱼子笺等优质纸品出现。其时谢景初制作的笺纸很有名,人称“谢公笺”,俗称“鸾笺”或“蛮笺”,光用色就分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黄、浅青、深绿、浅绿、铜绿等,听来都如此赏心悦目,这是一个内心无上富足荣光的时代。
    元代造纸延续了宋的风华,由于宋人在造纸术的各个方面都已达到时代可能的极致,元人也没有更多的创新。史载有绍兴出的彩色粉笺、蜡笺、花笺、黄笺、罗纹笺等,还有江西的白篆纸、观音纸等。宫廷中有纸上绘金如意的诗笺,到了明清皆有仿制,但民间雕版印刷彩笺尚无记载。这个安稳平淡的纸质时代正在为后世笺纸的繁荣多彩暗暗蓄势,等待着明清与民国纸业的再度灿烂辉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