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被市场低估的“决澜社”(2)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美术报 newdu 参加讨论

    在民国画坛上,名家辈出,社团林立。其中“决澜社”画会影响甚大,该画会酝酿于1930年,1932年正式成立,至1935年,共举办四次“决澜社”画展,而参加过“决澜社”活动及画展的盟友众多。“决澜社”的基本成员为:庞熏琹、倪贻德、王济远、周多、周真太、段平右、张弦、阳太阳、杨秋人、丘堤(其中王济远于第二回展后退出,丘堤于1933年日本回国后加入,后与庞熏琹结为伉俪)。“决澜社”第一回展时,发表了由倪贻德撰写,经庞薰琹、王济远同意的“决澜社”宣言,表明了他们对当时艺坛状况的看法及自己的使命。“决澜社”举办过第四回展后,就自行解散了。其客观原因是“决澜社”诞生在硝烟弥漫的“九一八”、“一·二八”事变之后,正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外患日益迫紧,国民政府对左翼的文化围剿日益加剧之时,画家们缺少从事艺术探索、研究、创作的安定、安全的文化环境。其次,他们也缺少相当的经济力量来支持此项事业,靠借贷终难维持长久。“决澜社”最主要的成员有三人,他们是庞熏琹、倪贻德、王济远。然而,在目前的艺术市场上,他们的市场行情并不理想。
    决澜社创始人庞熏琹
    庞熏琹(1906-1985年)是“决澜社”的创始者和主要负责人。笔名鼓轩,江苏常熟人。他从15岁就在国内由洋人开办的教会学校——震旦大学学习四年,有良好的法文基础并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他虽是学医,但酷爱绘画。19岁(1925年)弃医远涉重洋到法国巴黎,入叙利思绘画研究所(又译作朱丽安学院)学习2年后,庞熏琹接受常玉等朋友的劝告不入当时被中国画家所向往的国立巴黎美术学校,而改入艺术气氛活跃的大茅屋画院研习绘画,并结交很多艺友。据斯白回忆:庞熏琹曾在巴黎留学,当时的巴黎是世界艺术之都,各种艺术流派、形式各异的现代艺术、美术潮流汇聚于此,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开始不断地吸收、借鉴别人的艺术形式,进行各种创作尝试,并且意识到绘画个性的重要性。回国后,庞熏琹又在作品中加入了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绘画精神,最终形成了表达主观情感,具有强烈拼贴意味、现代感和时代感的油画风格。新中国成立后,庞熏琹曾深入贵州80多个苗寨,考察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态度严谨,独具风格。例如《赶集归来》,在形式上以东方的平面装饰为主,远山的描绘甚至有中国传统水墨的韵味,人物的表现用西方明暗方法处理,画家用美妙的色彩和精致的构图将少数民族山区女人的微笑、衣饰、提篮、远山、植被这些东方审美意象综合于统一的画面之中。少女体质健康,穿戴整齐,配饰精美,形象被拉长和简化,表现出一种被压抑而又平静的感情,极具装饰性的民族装扮和山区风情增强了作品中神秘动人的表现力。从此画中看出,庞熏琹的作品并不是简单的纯粹技巧的研究和自我情感的表现,而是经过深入的社会体验,包含着对少数民族地区深深的热爱与眷恋,感情饱满充沛,含蓄而感人。代表作有《地之子》、《路》、《贵州山民图卷》、《瓶花》等。着有《熏琹随笔》、《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工艺美术设计》、《图案问题的研究》和《庞薰琹画辑》等。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在艺术市场上,庞熏琹无疑是被严重低估的一位画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引进艺术拍卖后,他的作品在市场上几乎见不到,偶尔露面价格极低。步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艺术品行情的大幅上扬,庞熏琹的作品才逐渐在拍场露面,2003年北京华辰推出了庞薰琹1930年作《沙发上的女人》油画,估价20—30万元,成交价33万元,价格只能算一般。2004年香港佳士得推出庞熏琹约1970年作《云南菊》油画,获价47.8万港元;2007年苏富比拍卖会上,庞薰琹的《鸢尾花》油画估价仅15—20万港元,上拍后众多买家你争我夺,志在必得,最后出人意料以180.7万港元成交,高出估价高端8倍,并使得庞熏琹作品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2009年山东天承推出一件庞的纸本彩墨画《赶集归来》,估价3—5万元,然该作上拍后,受到较多藏家的青睐和追捧,最后获价47.04万元,高出估价高端8倍,有趣的是,该作在2011年再次被上海协合推出,结果仍受不少藏家追逐,以172.5万元成交。目前,庞熏琹的作品价格大多在数十万元,精品偶尔能过百万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