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美术界有"北齐南黄"的说法。北齐指的就是以画虾闻名世界的一代大师齐白石,南黄指的就是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黄宾虹。 ![]()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早年为贡生,任小官吏,后弃官参加反清活动。1907年逃亡上海,后任编辑、记者,并在昌明艺专、新华艺专、上海美专任教授。1937年赴北平,任北平艺专教授。1948年赴杭州,任国立艺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黄宾虹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90寿辰时,夏衍同志代表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局授予黄宾虹“中国人民优秀画家荣誉奖状”。1955年3月15日,黄宾虹在杭州逝世。所藏金石书画文物二千余件及生前书画作品五千余件,全部捐献国家。杭州栖霞岭建“画家黄宾虹纪念馆”。 ![]() 1953年,黄宾虹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当时称“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首任所长,为新中国的美术学学科奠定了学术基石。 黄宾虹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承前启后的大家。他在50岁前驰纵百家,溯追唐、宋。其后饱游饫看,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上泰山,又登五岭、雁荡、畅游巴蜀,足迹半天下。70后融会贯通,卓然成一代名匠。他的绘画,在深研传统,取精用宏的基础上凝聚和升华,进而融铸为自己的艺术个性。与二十世纪的其他画坛巨匠相较,黄宾虹更具学养,更富于文人气质。除了山水画创作,他在金石学、美术史学、诗学、文字学、古籍整理出版等领域均有卓荦的贡献。 ![]() 黄宾虹认为,作画在意不在貌,不应重外观之美,而应力求内部充实,追求“内美”。他又说:“国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笔墨。”黄宾虹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前人对于笔墨运用的经验,在晚年总结出“五笔七墨”之说——“五笔”为“平、留、圆、重、变”,“七墨”即“浓墨、淡墨、破墨、渍墨、泼墨、焦墨、宿墨”诸法。如此,以笔为骨,诸墨荟萃,方能呈现“浑厚华滋”之象。 ![]() 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道路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独创风格3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澹宕,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