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文化创造性产业” 在今年的政协会上,著名香港实业家、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施子清先生提出了一项题为《关于发展与推动我国文化创造性产业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呼吁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亲自出面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全力扶持“文化创造性产业”。由于这项提案充满新意,立刻引起与会代表和有关方面的关注与重视。 有关“文化创造性产业”涉及到的话题很多,主要的有:一是关于这个题目的国内外动态,尤其是世界各国“文化创造性产业”的发展概貌、政府统计公报,以及国外的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等等。二是中国发展“文化创造性产业”的意义和前景,以及国内应如何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等问题。事实上,“文化创造性产业”虽然在国际上已经大行其道,蓬勃发展,但在中国内地,不仅至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一个较为贴切的名号都未能确立。所谓“文化创造性产业”,国外多用CulturalIndustry或CreativeIndustry,前者意为文化产业,后者意为创造性产业。台岛学者所用的译名为“文化创意产业”。Creative的中文意思有“有创造力的;创造性的;独创的;以独创力和表现力为特征的;有想象力的”等等。此词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若用“创意”,则须是“有创意的”,至少应为“创意的”。因此,中文译名定为“文化创意产业”并不妥帖,直译为“文化创造性产业”比较准确。 关于“文化创造性产业”的定义,最早提出这项产业的英国政府文化体育媒体部认为,是指那些发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够通过应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包括广告业、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设计、时尚设计、电影和录像、交互式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和计算机游戏、电视和广播等13大类。英国政府扶持“文化创造性产业”的做法是提升其形象和助其发挥出完全的经济潜力。在英国政府里,尽管商贸工业部对上述产业中的一部分负有特定的责任,但是由文化体育媒体部资助电影和音乐产业和调整政策。 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已有固定的产业形态及规模,而“文化创造性产业”则是到了90年代中期才开始脱颖而出的。以英国为例,1997年英国政府开始注意到这个新产业的出现,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指导小组,首相布莱尔亲任组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及资源来发展这一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英国“文化创造性产业”的业绩已占GDP的8%左右,可以说是欧洲发展最好并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美、日则是此一新产业的全球领先者。美国的文化创造性产业已成美国最大的出口产业,自1996年起已首次超过航空、重工业等其它传统产业的出口,排在第一。日本在2000年的电影与音乐创收分别列世界第二位,其电子游戏软件则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韩国政府在1997年对此一新兴产业进行扶助性介入,尤其注重向电子游戏、音乐及电子网络等新产业倾斜支持,2003年其影视、音乐、手机及电子游戏四个支柱产业的增长率有两位数的成长。其出口已首次超过钢铁的对外出口额。新加坡也在实施其雄心勃勃的“文化创造性产业”的“全国整体合作策略”,投入大量的物力、资金及人力资源,希望打造一个“媒体化的大都会”。总而言之,这个新产业在国外风头正劲。但反观国内,却仍然相对滞后。特别是因为我们在90年代中未能侧身开拓此一新产业,结果造成外国的文化创造性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网络游戏几为国外、境外产品的天下,韩、日、美及台湾地区的产品纷纷抢滩进入中国大陆,卡通、漫画的阅读人群亦渐由外国制品的口味吸引。随着加入WTO与网络时代的产业新浪潮,这三五年内我们将面对更大的挑战与压力,这是不得不令人感到担忧的。 中国知识分子传统上一直是以纯粹文化人自居的,既敬畏传统,又崇尚创新。除了社会角色之外,大家只是书斋中的知识分子,所交往的也基本上是同类人。平生所好只是坐拥书城,于古今中外,无所不窥,但都对流行时尚不感兴趣。然而,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看到创造性地把文化与产业联系在一起,“文化创造性产业”会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创造性魅力。随着高科技及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移位与蜕变,新的产业正在逐渐成型,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与精神文化。融和高新科技文化、艺术及商业运作而出现了一种新的产业,这就是文化创造性产业。“文化创造性产业”是全球化语境中的新生事物。文化创造性产业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是保卫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阵地。“文化创造产业”所产出的不仅是物质产品,也是精神产品。或者换句话说,这个产业的产品虽然具有物质的形态,但是其中却充盈着精神的、智慧的甚至是感性的品质。 “文化创造性产业”必将在中国有大的发展。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高素质人才主要靠学校进行专业培养。艺术是最讲究创造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创造性产业”中的创造性理念还是从艺术中来的。艺术类院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我所在的解放军艺术学院看,戏剧、音乐、舞蹈等表演专业和美术、设计专业都属于“文化创造性产业”的范畴,文学、文化管理专业也同“文化创造性产业”有密切关系。因为我们是为部队的文艺事业培养人才的,所以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不会直接从事“文化创造性产业”的工作,但是,“文化创造性产业”所强调的创造性基本理念,“文化创造性产业”的飞速发展,“文化创造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对学生还是富有实际启发意义的。 历史证明,军事力量打不垮我们这个民族,经济遏制也无济于事,因为我们有伟大的文化,有民族的凝聚力,但是,如果我们的“文化创造性产业”一路迟滞,以致人们消费的精神产品都是诸如好莱坞电影、外国流行音乐、外国电子游戏一类的东西,其结果,不仅资金外流,经济受损,而且民族文化会受到严重侵害。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主要的有:一是关于这个题目的国内外动态,尤其是世界各国“文化创造性产业”的发展概貌、政府统计公报,以及国外的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等等。二是中国发展“文化创造性产业”的意义和前景,以及国内应如何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等问题。事实上,“文化创造性产业”虽然在国际上已经大行其道,蓬勃发展,但在中国内地,不仅至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一个较为贴切的名号都未能确立。所谓“文化创造性产业”,国外多用CulturalIndustry或CreativeIndustry,前者意为文化产业,后者意为创造性产业。台岛学者所用的译名为“文化创意产业”。Creative的中文意思有“有创造力的;创造性的;独创的;以独创力和表现力为特征的;有想象力的”等等。此词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若用“创意”,则须是“有创意的”,至少应为“创意的”。因此,中文译名定为“文化创意产业”并不妥帖,直译为“文化创造性产业”比较准确。 关于“文化创造性产业”的定义,最早提出这项产业的英国政府文化体育媒体部认为,是指那些发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够通过应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包括广告业、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设计、时尚设计、电影和录像、交互式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和计算机游戏、电视和广播等13大类。英国政府扶持“文化创造性产业”的做法是提升其形象和助其发挥出完全的经济潜力。在英国政府里,尽管商贸工业部对上述产业中的一部分负有特定的责任,但是由文化体育媒体部资助电影和音乐产业和调整政策。 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已有固定的产业形态及规模,而“文化创造性产业”则是到了90年代中期才开始脱颖而出的。以英国为例,1997年英国政府开始注意到这个新产业的出现,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指导小组,首相布莱尔亲任组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及资源来发展这一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英国“文化创造性产业”的业绩已占GDP的8%左右,可以说是欧洲发展最好并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美、日则是此一新产业的全球领先者。美国的文化创造性产业已成美国最大的出口产业,自1996年起已首次超过航空、重工业等其它传统产业的出口,排在第一。日本在2000年的电影与音乐创收分别列世界第二位,其电子游戏软件则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韩国政府在1997年对此一新兴产业进行扶助性介入,尤其注重向电子游戏、音乐及电子网络等新产业倾斜支持,2003年其影视、音乐、手机及电子游戏四个支柱产业的增长率有两位数的成长。其出口已首次超过钢铁的对外出口额。新加坡也在实施其雄心勃勃的“文化创造性产业”的“全国整体合作策略”,投入大量的物力、资金及人力资源,希望打造一个“媒体化的大都会”。总而言之,这个新产业在国外风头正劲。但反观国内,却仍然相对滞后。特别是因为我们在90年代中未能侧身开拓此一新产业,结果造成外国的文化创造性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网络游戏几为国外、境外产品的天下,韩、日、美及台湾地区的产品纷纷抢滩进入中国大陆,卡通、漫画的阅读人群亦渐由外国制品的口味吸引。随着加入WTO与网络时代的产业新浪潮,这三五年内我们将面对更大的挑战与压力,这是不得不令人感到担忧的。 中国知识分子传统上一直是以纯粹文化人自居的,既敬畏传统,又崇尚创新。除了社会角色之外,大家只是书斋中的知识分子,所交往的也基本上是同类人。平生所好只是坐拥书城,于古今中外,无所不窥,但都对流行时尚不感兴趣。然而,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看到创造性地把文化与产业联系在一起,“文化创造性产业”会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创造性魅力。随着高科技及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移位与蜕变,新的产业正在逐渐成型,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与精神文化。融和高新科技文化、艺术及商业运作而出现了一种新的产业,这就是文化创造性产业。“文化创造性产业”是全球化语境中的新生事物。文化创造性产业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是保卫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阵地。“文化创造产业”所产出的不仅是物质产品,也是精神产品。或者换句话说,这个产业的产品虽然具有物质的形态,但是其中却充盈着精神的、智慧的甚至是感性的品质。 “文化创造性产业”必将在中国有大的发展。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高素质人才主要靠学校进行专业培养。艺术是最讲究创造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创造性产业”中的创造性理念还是从艺术中来的。艺术类院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我所在的解放军艺术学院看,戏剧、音乐、舞蹈等表演专业和美术、设计专业都属于“文化创造性产业”的范畴,文学、文化管理专业也同“文化创造性产业”有密切关系。因为我们是为部队的文艺事业培养人才的,所以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不会直接从事“文化创造性产业”的工作,但是,“文化创造性产业”所强调的创造性基本理念,“文化创造性产业”的飞速发展,“文化创造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对学生还是富有实际启发意义的。 历史证明,军事力量打不垮我们这个民族,经济遏制也无济于事,因为我们有伟大的文化,有民族的凝聚力,但是,如果我们的“文化创造性产业”一路迟滞,以致人们消费的精神产品都是诸如好莱坞电影、外国流行音乐、外国电子游戏一类的东西,其结果,不仅资金外流,经济受损,而且民族文化会受到严重侵害。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