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著名学者鲍鹏山励志演讲《孔子的大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9月18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广播电视台《新杏坛》栏目、山东建筑大学主办的大型励志演讲《开学第一课——孔子的大学》在山东建筑大学举行,著名学者鲍鹏山激情澎湃,妙语连珠与500余名山建学子分享自己关于“孔子的大学”的感悟,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开学第一课。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王大千、山东广播电视台《新杏坛》栏目制片人张立、山东建筑大学党委书记王崇杰,校长靳奉祥,副校长刘甦出席本次活动。 
    在鲍鹏山教授看来,大学这个词,不是university,不是college,也不是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小、中、大,这样的一个系列。而是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共同构成中国古代文化核心的——《大学》。全世界最早的大学,出现在中国,全世界第一个大学老师也出现中国,他就是孔子。 
     
    人生三境界——谋生 谋智 谋道 
    鲍鹏山教授为现场的大学生们深度剖析了人生应追求的的三个境界:谋生,学技术学专业学手艺;谋智,学知识;谋道,学会做价值判断。 
    在讲到“谋智”时,鲍鹏山教授结合当下时代热点提醒广大学子,知识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已经看不到他具体的用处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它,因为它给我们一个精神的世界,它让我们有一个安全感,有了这个安全感我们就不恐惧了。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种知识,有很多零零碎碎的知识,它总是有趣的,甚至也很好玩。但是琐碎的知识构建的世界是破碎的世界,无聊的知识构建的精神世界是无聊的世界。可是如果一个人把一生中的大多数的精力花在这些琐碎的知识上面,会影响他去抓住这个世界更本质的东西,会影响他更大的事业上的发展,这些知识不能提升人的价值。 
     
    大学之道“兴观群怨”——情怀 判断力 担当 批判 
    鲍鹏山教授认为,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坏事不是坏人做的,是“小人”做的,这里的“小人”,指的是志向不高、眼界不宽、胸襟不广、情趣不高,缺乏判断力的人,所以孔子要办一个学,他办学的目标就是把“小人”变成“大人”,变“小人”变成“大人”的学,就叫大学。这个“大”的含义是心胸大、志向大。 
    大学之道,落实到孔子那里就是四个字,兴,观,群,怨。“兴”是让一个人有情怀,有理想,有志向,有温度,有格趣;“观”是有洞察力,能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群”是有群体的担当,有群体意识,有服务精神;“怨”是有独立的思考,有不满足,保持一种批判的精神和态度。 
    鲍鹏山特别强调情怀的重要,他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为例,分析认为,只有在莫言的作品里面驻足了一个世界。莫言有一个高密乡,他把那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安在那个世界里,让这些人物在这个世界上演绎着他们的悲欢离合,并且从他们的悲欢离合里面,让读者看到自己的命运,这就是一种情怀。没读过书的刘邦能写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同样面对大海,才高八斗的曹植没留下诗篇,曹操却写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同样,能在青年时期便写下“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毛泽东也是具有大情怀的人,古往今来,中华的历史就是被这些有大情怀的人不断续写的。鲍鹏山教授认为,中国强大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无论在怎样的时刻,都拥有一大批有情怀的少年。只要这个民族不断地有有情怀的少年出来,这个民族就永远不会灭亡,它会生生不息。 
    鲍鹏山教授最后说,大学生读大学,应该把“兴观群怨”这四个字放在心中,不断地检验自己,是不是有情怀,是不是有判断力,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能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做到这几点,才叫“大人”,才叫真正的读过“大学”,等到大学毕业时带走的应该是一腔情怀和一副眼光,和一副肩膀和一种精神。 
    据悉,本次演讲将作为《新杏坛》特别节目,于10月6日和10月13日6:40在山东卫视《新杏坛》播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