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楚简《老子》牵出历史谜团 道家的老子究竟是谁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太原日报 降大任 参加讨论

    《老子》与《周易》中的老易辩证法,是传统的中国哲学的结晶,是中国智慧的核心。
    但是,《老子》书同周易一样难读。甚至连老子为何许人?《老子》作者又是谁?老子的籍贯何处?老子生于哪一年,享年几何等等,学术界至今未有定论,莫衷一是。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本两种佚籍,1993年10月湖北荆门市沙洋县郭店村又出土一批楚简《老子》等,均引起学界轰动。1998年出版的《郭店楚墓竹简》中收录《老子》甲乙丙三种。近年北京大学收藏了一批《老子》竹简,内容极富,但未公布。通过对已知此类文献的研究,可以解决若干有关老子其人其书的疑难。
    以往学界颇有人怀疑老子其人的存在,承认老子实有其人的学者如顾颉刚、钱穆却认为《老子》一书晚于《庄子》,为秦汉时著作。梁启超、冯友兰认为老子是战国人。但郭店一号楚墓经考定年代属战国中期偏晚,约公元前300年左右,这就彻底否定了《老子》书产生于秦汉的观点。而郭店墓既时当公元前300年左右,则《老子》书被作为经典抄写定在此前。学界由此进而研究断定老子当是春秋晚期,与孔子同时稍早的人物,古籍所说孔子尝问礼于老子,以其为师的事迹是确实的。最终可以证明的结论:老子生平概况是,姓李,名耳,字聃。陈国相人,相后属楚,故又称楚人。其人为巫史之后,任周守藏室之史官,掌管王室图书档案。其人长寿,春秋末年人,与孔子同时,孔子曾受教于老子,其弟子有杨朱、文子、柏矩、庚桑楚、关尹子等。
    针对有人提出,如果孔子、老子同时,孔曾受教于老,何以孔子言论中几乎没有提到过老子这位老师的疑问。学者李学勤作了很好的回答。他指出,其实孔子几次提到过老子。如《论语》载:“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老即老子,或曰老彭即老聃。又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无为”是老子言,孔子论政而从之。又孔子不主张以德报怨,主张以直报怨。针对的就是老子讲过的“报怨以德”的观点。还有一个铁证,在《礼记·曾子问》文中说曾子提了一个问题,办丧事在发丧途中遇到日食怎么办?孔子答:“昔日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显然孔子自言曾与老子一起助葬,也遇到日食问题。老聃就回答过:“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听变。既明反,而后行。”意谓停棺道旁,送丧者止哭,等日食过后,阳光复明再走。史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丧礼是礼之要事,老子就此事例回答了孔子的问题,可见孔子确实受教于老子。孔子问礼在其五十多岁时,《春秋》载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此时按历法推算是当年9月22日,此时曾发生日环食,而其时孔子51岁。可见上述事件确是事实。
    但老子并不是一个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称孔子严事老子,于周则老子……于楚老莱子。秦献公时还有太史儋,晚于孔子百余年。这就出现了三个人。此三人司马迁都讲过了,那么传世的著作《老子》是谁写的呢?在没有确证的材料之前,可以说《老子》一书应源于老子,写成于老莱子,后来太史儋等道家人物有所增改,就这样传下来的,所以后世有字句或异的不同传本。
    郭店楚简《老子》有助于澄清对老子与儒家关系的认识。学界从来认为老子反对儒家的仁义观念,提倡回归小国寡民的原始农业社会,仁义是大道废坏后的产物。这在传世王弼注本《老子》与帛书甲乙本中写得明白:“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这似乎是铁案。但楚简《老子》却没有此语,只有 “绝智弃辩”、“绝巧弃利”、“绝伪弃虑”这样的话语,是主张绝弃机巧诈谋,并不是不要仁义。楚简的本子最早,反映出原本《老子》没有反对仁义的观念。所以传世本反仁义的很可能是后人对《老子》思想的引申改动。既然孔子严事老子,对老子很是尊重,定然会吸收老子的思想精华,儒道两家自然相互吸收智慧,不是那么水火不容。所以在仁义观念上,儒家极力倡导,似乎不违背老子的主张。儒者,柔也。儒的涵义是尚柔。柔就是温柔敦厚,柔和不争,反对暴力霸道。这在原儒中一以贯之。老子思想更是以柔克刚,提倡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在原儒中也是十分崇尚的,如孔子倡孝慈,倡节俭,倡不以权势骄人,谦虚谨慎,不强行出人头地。周易言群龙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与不敢为天下先同一意义。可见三宝并原儒原道所共尊,两家在学术上有很强的融和力。或许仁义观念正是儒家从原道的思想中萌生发展出来的。如果有什么不同,无非是原儒在老子一味尚柔的观念中注入了刚性的内涵,从而发展出一套儒家思想系统。老子偏于尚柔谦下,儒家继承这一思想传统,但重于刚健向上的主体性,富有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原道以柔为主,原儒则刚柔相济,后者更富理性。故而在老子、孔子所处的时代大变动中,原儒的学术更富有进步意义,这也应是儒家从不排斥道家的原因所在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