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人不可以无耻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未知 钱逊 参加讨论
知耻,在中国传统美德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早在春秋时期,管子就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把耻列为维系社会、国家存亡的支柱之一。以后的长时期中,耻也都列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之一。
    羞耻心就是有道德的是非善恶观念,以不道德的言行为耻。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义,宜也,就是应该做的。有羞耻心,他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他做了有违道德的事的时候就会于心不安;他就会自律,有所不为,自觉不做不道德的事和会招人瞧不起的事。有耻才能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行之皆宜。也就是孔子说的“有耻且格”,有羞耻心而自觉走上正道。相反,人若无耻,就会肆无忌惮,无所不为,不可救药。所以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耻矣。”有耻是做人的基点,无耻是最大的耻辱。
    最近报载,某高校学生,中学时代一直是三好学生,大学三年级却因为偷窃成了罪犯。他说:“原本也很恨小偷,可是眼见别的同学手机、钱、女朋友啥都有,心里很不平衡”,于是“不想当好孩子了”,走上了偷窃的道路。他中学时恨小偷,还是有羞耻心的。可是后来他“不想当好孩子了”,不再以偷窃为耻,这就撤除了道德的防线,走上了邪路。他的堕落,关键是在他丢掉了羞耻心。
    个人的去恶向善,有赖于羞耻心的培养;社会公德的维持,也有赖于知耻之风的养成。随地吐痰,不守秩序,乱扔废物,践踏草地等等陋习所以成为痼疾,久治不愈,就在于人们对这些现象习以为常,不以为耻。单纯依靠行政规章,违规重罚,人们在严格管理和重罚之下,可能会有所收敛,但如果没有羞耻心,不以为耻,也只能见效于一时一地,不能持久,也不能普遍;更可能会罚不胜罚。只有把行政管理与道德建设相结合,在全社会形成讲公德光荣,不讲公德可耻的风气;守公德的善行受到普遍赞誉,人人学习,违背公德的劣行受到普遍谴责,人人喊打。如此庶几可以去除陋习,真正养成文明习俗。
    知耻,是道德的自觉,前提是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会黑白不分,是非颠倒,以荣为耻,以耻为荣。某高校一学生作弊受到通报批评和处分,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究其原因,原来是他一人承担了责任,没有出卖同伙,被同学誉为英雄。在拜金之风影响下,有人以结婚没有盛大排场为耻,为了排场借债,带来生活困难,甚至不惜铤而走险,抢劫犯罪。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不仅要有羞耻之心,知有所不为;还要有正确的荣辱观,知何者为耻,何者为荣。这样才能真正“有耻且格”。
    2003年12月24日
    2004年5月30日改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