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洛阳烧沟汉墓虎食鬼魅图摹本,王绣摹绘,《洛阳两汉彩画》插图。 翻开王绣、霍宏伟所著《洛阳两汉彩画》(文物出版社出版),一幅幅色彩强烈、线条流畅、形象夸张、气韵生动的汉代彩画扑面而来,一阵强烈的汉风直入心胸,耳边仿佛响起那句慷慨的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洛阳两汉彩画》的图片非常精美。这一点主要源于作者在考古发掘一线、第一时间准确用心的临摹。由于墓葬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刚刚出土时的壁画,即使已有两千年之久,依然可能色彩如新。在考古发掘第一线、第一时间记录和复原墓葬壁画十分重要,尤其在摄像设备比较落后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是考古出土的“黄金时期”,许多重要墓葬都是在那个时期被发掘的。书中收录的4座十分重要的汉墓壁画材料,有3座就是作者在第一线、第一时间“抢救”下来的。作者本身具有良好的美术训练与感觉,又在临摹中用心思考,巧妙地处理了一些摹本对壁画的复原问题。作者的忠实记录与匠心独运,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汉代美术材料。 《洛阳两汉彩画》还比较注重学术的探讨。作者一开始就对洛阳汉墓壁画的发现和学术研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总结,以其作为撰写书稿的基础。书中对每一个图像的命名和说明,都是在参考目前比较重要的诸家观点后进行的取舍。一些图像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广泛联系相关材料进行考证,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从这个意义来说,该书已经突破了一般图录的水准,而成为一部学术专著。如对卜千秋墓壁画“升仙图”中“五灵”神兽的考证,对金谷园墓壁画中“胡人”图像的认定,如果单独提取出来,就是两篇学术小论文,可视为本书在图像考证上的重要贡献。 该书除收录洛阳汉墓壁画外,还将洛阳出土汉代陶器彩画的资料加以展示、发表,这是对汉画材料的一个重要拓展。这些资料中有清晰的照片,也有对一些人物、神兽的精美摹绘。目前在汉画研究中,真正留心关注陶器彩绘的学者还不多。该书收录的陶器彩画图像,其学术价值毫不亚于墓葬壁画,应当受到充分的关注。 目前在历史学、考古学研究中,图像越来越受到关注,甚至出现了“图像史学”和“图像考古”的说法,美术史学自不待言。在我看来,今后的“图像考古”应有两个拓展。一是图像材料本身的拓展。以汉画为例,以前的研究与铜镜、钱币、陶器、青铜器的研究少有交集。实际上,同一时期的壁画、画像石、铜镜图像、青铜器等,在图像材料与纹饰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我们应该打破长期形成的分门别类的定向思维,将这些材料进行综合研究。这一点在本书中就多有体现。二是地域的扩展,尤其是汉、唐时期,国家统一,文化面貌也比较统一,地域文化之上更有较为统一的文化大背景。本书虽然立足洛阳,但作者对其它地区的同类材料信手拈来,以为佐证。 更为深切的一个感受是,每当看到汉画,我总会为其夸张的想象、灵动的形象、充满整个画面的卷云流气所感染。反观当下一些仿古的文人画,总感觉千篇一律、死气沉沉。也许汉画的大气与创新精神,将有助于拓展中国画的天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