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 黛玉 妙玉 《红楼梦》中对贾宝玉有明显爱慕之心的小姐有3位:薛宝钗、林黛玉和妙玉,仔细读来,发现她们分别体现了儒道释的价值观,令人感受到作者的匠心。儒道释三家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当然也影响了《红楼梦》的整体思想。 薛宝钗虽出身富商家庭,却完全接收与承继了儒家思想。儒家的主要精神之一是积极的入世态度,一个有才能的人要将服务社会当作正事。薛宝钗对儒家思想的维护与坚守,完全出于真诚,她只是按儒家的礼教要求去说去做,不知不觉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局外的人看她是儒家的牺牲品,而她自己并不觉得,那种思想与观念早已深入到了她的内心,异化成了那样的一个人。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一个异类,对“仕途经济”不感兴趣,这让他的父亲很是失望。宝玉对父亲的观念不赞同,却不敢公开反抗,但对于薛宝钗对他的劝告,就很直接地表示讨厌了。贾宝玉对薛宝钗的不喜欢,其实是对儒家正统思想的不喜欢。 林黛玉则是道家思想的代表,她并不像王熙凤或薛宝钗那样一生都在努力地力争上游,她只是在安心地做一个自己。就连她对别人的讥讽或取笑,也只是出于自我情感的表达,没有什么更深层次的目的。 道家思想跟儒家观念相比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儒家讲究的是得到别人的承认,要求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放在社会背景中,不允许张扬个性;而道家更加关注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我们看到宝钗时时处处考虑别人会对她怎么想怎么看,所以,在长辈面前点戏,她会揣度老人的喜好而点热闹吉庆的戏,零食也点老年人能消化的甜而烂的东西,滴翠亭脱身更是为了保护自己不惜伤害到朋友的利益。而林黛玉从来不曾刻意奉承别人,也不觉得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掩饰或遮盖,反而会在所有的诗社活动时都尽力大逞其才,她自知有才华,就不愿掩盖,她想实现自身的价值。 妙玉是一名佛家弟子,我倒并不认为她是虔诚的佛教徒,寄身庵中,只是因为身不由己。不过相对于大观园中的其他少女来说,她已是相当出世了,对宝玉虽有好感,却一点都不外露,只是一两次的脸红让读者看出其中的意味。正因为所有的人都不认为妙玉与宝玉间有任何可能,所以宝玉才能那么直接地表达他对妙玉的了解和关切,他深知妙玉的洁癖,在很多人到她这里闲坐后,主动对她说:“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 连黛玉对妙玉也没有半点的醋意,这与她对宝钗和湘云的尖刻又不相同。在大观园诸姐妹中最为超凡脱俗的林黛玉,到了妙玉这里,也是一个“俗人”了,而且还被妙玉很直接地批评:“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 妙玉本人也是出身名门,有着很高的艺术修养,这样一位千金小姐,最终沦落到这步田地,其实也暗示了贾府中小姐们在家败世乱之时的状况。 宝钗、黛玉和妙玉各自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三家的思想,其实也代表了每个人心中这三种思想的争夺与影响。(刘卫京 ) (本文配图来自百度图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