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时说:“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今年,习总书记又于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鲜明表达了党和国家立意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作用的信心和决心。发掘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以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就成了当代知识分子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 自改革开放以来,儒学研究成果层见叠出、成绩不菲,可是在推动经典普及和礼乐重兴,赢取社会公众参与和践行方面,才刚刚开展。四川大学的学人们在从事《儒藏》编纂和“中国儒学”学科建设的同时,萌生了“经典儒学”与“大众儒学”并行发展的构想,希望用此来推进儒学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大众普及。只有通过“经典儒学”和“大众儒学”相偕而行,将对儒学的学术研究和儒家伦理、礼仪和知识的大众普及结合起来,儒学才可望实现其当代价值。 作为“经典儒学”和“大众儒学”的自觉担当者,学人首先必须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阐释好儒学,实现传统儒学和古典经学的现代转化和当代创新。包括如何“全面地认识历史”,分清“儒学精华”等,还要结合现实需要,完成“四个讲清楚”,认清“文化软实力”“如何走出去”,解释什么是“中国特色”,什么是“核心价值”和“基本道德”,思考如何实现“礼仪重构”、“道德重振”等问题。 儒学是具有丰富经典、系统理论、完整学说、成功经验和实践价值的学术体系,它的许多理论和学说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我们要以大众化的语言,从普适性的角度,将这些内容说明白,讲清楚,做到“普适性传播、大众化推广”。 (作者系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舒大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