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泰德:一个中国代工企业的化身路

http://www.newdu.com 2017-12-15 儒商网 小付辑 参加讨论

    10月17日,是陈平舒心的日子,当天在深圳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评奖结果揭晓,他的“泰德时代”电子集团旗下的泰德富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泰德时代)获优秀展示奖。
    让他开心的还有,泰德时代在高交会一亮相,天天都有一大堆人围观,而泰德时代展台旁边的联想、甲骨文、LG,人气显然比泰德时代差。
    泰德时代全球首创的82寸超清电子图片显示器不仅吸引了大量普通人的眼球,也招来一批业界大佬。
    陈平对《中国投资》记者说,在高交会上,世界500强、全球企业排名前20名的日本伊滕忠商事株式会社一名高管问他:“你的显示屏怎么跟他们不一样呀?”
    “您问他们去”,陈平指了指不远处的夏普和三星。
    “我的液晶面板是买他们的,他们都知道,但到了我这儿就神奇了”,陈平得意地说。
    陈平说,现在最高的高清是1920?080,而泰德时代的显示屏已能达到4倍的高清效果,是3860?160。并且泰德时代的显示屏几乎看不到闪烁,画面像固定的印刷品一样。
    今年2月份,泰德时代开始为国内最大的户外广告网络运营商分众传媒提供这种超高清电子图片显示屏,新显示屏替换分众原来安装在电梯内的木制相框。
    分众传媒总裁谭智告诉《中国投资》,“比起过去的木制相框架,广告客户更喜欢这种新式的广告播放器,因为它给客户带来了更好的服务和价值。价格虽然高了些,客户也乐意接受。”
    据了解,分众已在全国安装完1万台新式泰德时代显示器(分众称为框架2.0)。谭智称,2008年安装6万台应该没问题,情况如果更好,安装10万台也不奇怪。
    泰德时代成了分众框架传媒唯一供应商,既是硬件产品供应商,也是技术服务商。陈平说:“分众框架传媒几乎每个礼拜都提出新需求,想到就提出来,他们要引领广告业的革命。”
    新产品也为泰德时代引来境外客户。陈平透露,香港、新加坡、日本的一些广告商也跑过来看货,订产品。甚至日本一个大财团希望泰德时代出产品和技术,在日本组建合资广告公司,将泰德时代的新式显示屏铺满日本的全部高档楼宇。
    大量的订单,让陈平目不暇接,也让他颇为头疼。泰德时代目前的产能不够,因为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研发团队人手紧张。
    “我现在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准备建新生产基地,大量招募研发人员,另一条腿则寻找兼并对象,这样速度更快”,陈平说。
    14年前的陈平,或许想不到今天的生意会这样红火,那时泰德时代刚获得为一家日本知名品牌公司做代工。
    “卖苦力”中积攒野心
    52岁,戴着一副金属框架大眼镜,长着一颗大脑袋的陈平1990年创办了泰德时代。
    下海前,陈平曾先后在“上海科学研究所”“上海科技、经济、社会战略研究中心”“中信国际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人员。按中国企业家的评判标准,他是个儒商。
    陈平对《中国投资》记者说,28年前,他在做推动中国体制改革的研究,当时有很多演讲,也写了很多文章。就对外开放、引进投资他的主要观点是:第一,让开市场,打开门;第二,卖苦力(也指做代工),做学徒,挣钱。
    陈平说,当时国内不知道现代工业怎样组织,怎样做事,只知道“天大旱、人大干、学大寨”的经济乌托邦。人们也不懂得如何科学地组织生产、研发。虽然有自称搞技术发明、技术创造、技术创新的,但陈平称那是“技术乌托邦”或“创新乌托邦”。
    陈平提倡先踏踏实实卖苦力,就是踏踏实实给人家做加工,挣点小钱,在养活自己的同时,学会如何组织生产,学会一点点改进生产,改进生产技术,了解人家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那样做,产品为什么设计成这个样子,不设计成那个样子等等。
    陈平不但说,也这样干。从1993年开始,泰德时代开始给日本SONY做3.5寸的磁盘代工。陈平回忆说,当时每生产一块SONY磁盘,要付10美分的品牌费。
    “这让我较早认识到品牌价值,那时人们没有品牌关注,我们就关注品牌”,陈平说。
    卖苦力受折磨。陈平称,没少被日本人折磨,因为他们对品质要求很严。有时陈平会跟他们吵,“没必要苛刻到无理吧?”吵完了,还得按人家的生产规范作。
    陈平承认,在被苛刻的过程中,泰德时代真正懂得了如何在每个生产环节上精益求精,在每个环节中把握产品的品质。十几年的卖苦力生涯,泰德时代锤炼出一支具有高品质产品理念、知道如何根据生产规范进行精益制造的队伍。当陈平产生欲望,想到概念,并将概念转变为产品时,这支队伍的才华得到充分发挥。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信奉这句俗话。即便还在当代工,他也渴望某一天能在某个领域坐头把交椅。
    陈平对《中国投资》记者说:“我试过U盘,又主动放弃。接触U盘时,爱国者还没有动。放弃的原因是我看不到做到第一的可能性”。1998年,做调制解调器,随后主动放弃;2002年做打印墨盒,不久又主动放弃。
    “我放弃过很多东西,在那些产业我试来试去,发现做不了第一,就放弃,又不断寻找”,陈平坚持认为,“能不能做到是回事,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不争取第一不应该。”
    陈平的善变,让他手下的许多人受不了,他说他最早的部下差不多走了1/2。陈平也知道,他们离开的原因是从他这里看不到希望,董事长变得太快。“不过,曾经离开的,现在反过来也理解了”,陈平欣慰地说。
    发现产业断层
    2004年,陈平发现了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陈平说,他有摄影的个人爱好,经常为自己的杂志拍封面照片。从只能使用胶片拍摄照片时,陈平在家中就开始收藏各式各样的相机。自从有了数码相机,他像很多发烧友一样追着最高配置走。
    陈平说,拍好封面摄影,一定要用专业相机,专业相机早就到了1000万像素,但是一直以来他心里仍觉得不满足。因为他知道,现在数码相机拍的照片,不用说那些普通的数码相框看不了,即便是用电脑也不能真正看到自己拍的照片“庐山真面目”。
    目前的高清电脑,只有1080?924的分辨率,最多显示200万像素。而专业广告摄影,要达到2000-3000万像素。
    电脑、电视的色饱合度大概是50%多,胶片拍的照片色饱合度在70%-80%以上。好的照片需要追求高度的色还原、高度的层次丰富感 。色饱合度、色还原、层次感差了多少个数量级,电脑显然不行。
    陈平说,基本上从2004、2005 年,他就一直安排公司开始做电子像框,总想找出一个方法,把数码相机拍的影像给表现出来。
    虽然从专业摄影的角度看到这里蕴藏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脱节,但陈平并未全力投入这项事业。按他“创新是逼出来的”理论,此时外部的逼迫还没有到来,而他正被干不完的事包围着。
    学者出身的陈平对教育、文化、传媒业有浓厚兴趣。陈平对《中国投资》说,这些偏好花了他不少钱,但为他带来赢利的项目却不多。
    1993年,泰德与北京景山学校合资建立中国第一个远程教育网络——“景山教育网”;2000年收购台湾“空中美语”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之版权;2001年收购北京中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02年创办“中华读书网”;2002年签约成为美国教育考试中心(ETS)中国首要战略合作伙伴及“托福”、“GRE”、“TSE”独家总代理。
    2003年,陈平在香港收购《红色资本家》杂志、成立“泰德时代出版有限公司”“泰德时代媒体有限公司”;面向全球推出《泰德汉语》系列教材、远程教育网站。
    最让陈平出名的是2005年接手阳光卫视,成为阳光卫视的董事长。2006年又接手了《经济导刊》。
    此时泰德时代已被陈平打造成典型的多元化集团公司,集团旗下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公司,陈平则像一只辛勤的蜜蜂,每天在北京、香港、深圳、苏州、湖北等不同城市、不同公司间忙碌穿梭。或管理,或策划,或整合,或主持电视节目?? 一个十足的“空中飞人”。
    和许多有钱的飞人不一样,虽然2005年就被福布斯杂志拉进富豪榜,陈平却在飞行中比较节省,特别喜欢坐经济舱。两次采访中,记者发现陈平喜欢用通常是农民工或大学生用的手提塑料杯喝水,杯中还泡有很多茶叶。
    “欲望”源于“偶遇”
    真正把陈平引到创新之路的是一次偶然交流,商业合同逼着陈平不得不搞创新,所以在采访中陈平说的频率最高的是“创新是逼出来的”。
    逼陈平创新的是分众传媒总裁谭智。陈平对《中国投资》记者说,2006年初,他与谭智一起吃饭聊天,偶然中谈到一个共同的话题,陈平抱怨现在的电脑不能让他看到自己拍的照片,谭智则透露希望用电子化相框来替换他现有的木制相框。
    谭智对《中国投资》记者说,他在做印刷品广告伊始就想着将来要用电子化相框,因为电子化相框在更新画面、存储画面上更容易一些,广告动画的表现会更丰富,传播成本也会更低。
    20年前谭智拿到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并在微软公司任过高管。虽然有资深的IT背景,但这种电子相框在谭智脑子里最初也只是个想法。
    谭智说,他知道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电子相框,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显示屏,它会像一台复杂综合的电脑,里面包含了计算机、存储、显示、图像处理、输入、输出等许多东西,这么多的内涵,在全球广告行业没有先例。
    谭智深知,做这种产品将面临很多挑战,没有先例可参照。他没有找一些大公司做,因为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摸索、研发,如果他不下上百万台的订单,大公司是不会做的,而他的量刚开始肯定不能大。当听到陈平说能做这种产品,谭智乐得顺水推舟,口头承诺批量订购。
    无知者无畏。陈平低估了开发这种产品的难度。陈平说,刚开始想到的,不就是一个电子相框放大版嘛,尺寸做大一点就行。正好他手下工程师表现出充足的信心,“一切没问题”。
    轮到做时,陈平和工程师全傻了眼,太难了!陈平回忆说,一是大,从来没有这么大的电子相框,太大集成板不支持;二是薄,谭智要的相框厚度是30毫米,工程师一查各种文献资料,才知全世界液晶显示还没有这么薄的;三是安装,电梯里不能打钉子,上螺丝;四是效果,显示的效果要求象印刷海报一样,不能有闪烁。电子显示都是扫描成像,不闪烁几乎不可能。另外,电梯里面不能散热;相框内还要安装像电脑一样的复杂管理系统。
    “唉哟,真是好辛苦!整整一年多,开发它的管理系统,里面又不可能用电脑架构”,即便是回忆,陈平也忍不住对记者大发感慨。
    陈平说,虽然做“苦力”时,公司积累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但面临这样的世界性难题,他们也表现出无法担纲。但是他在口头上答应谭智能做。怎么办?诚信唯上!
    陈平想到了放弃。他不赚这份钱,希望将这个单转给一些大公司做,可是屡屡碰壁,得到的答案都一样:“你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电子显示达到印刷品程度,怎么可能呢?”没有办法,泰德时代的工程师只得硬着头皮往下做。陈平说,夸口说“没有问题”的工程师因为做不了,也跑了。
    逼出来的创新
    2006年8月,陈平将第一款22寸电子相框样机送到谭智面前,立刻遭到否决,“不行,太模糊!”
    “按现在的技术水平,只能做成这样”,陈平无奈地说。谭智让陈平再回去商量商量,此刻谭智也无退路,因为他已经对外宣布分众框架的木制相框将升级换代为电子相框,作为上市公司不能说变就变。
    陈平返回与工程师商议,工程师们称需要加大投资,建更好的实验室,才有可能解决问题。逼上梁山的陈平和谭智签订了合同,分众框架支付了订金。这一次不是口头合同,而是将谭智要求的技术规范和目标写进书面合同。
    虽然谭智支付了订金,陈平只感到更沉重,第一次的豪气干云早已烟消云散。由于没有绝对的把握,陈平说,“我当时留了一个余地,做不出来退款,合同上也这么写”。
    不成功,便成仁。这一次,陈平亲自披装上阵,加入技术攻关团队。一边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一边凭借过去做学者时训练出来的思维方式,经常与工程师们讨论各种技术路径,双方常擦出智慧的火花。
    泰德时代旗下的泰德富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滨告诉《中国投资》记者:“攻关的那一年,经常会在半夜的睡梦中被陈总电话吵醒,他会兴奋地告诉我,又想到什么新思路和新办法,一聊少则半小时,多则1-2个小时,手机有时打得发烫。”
    张滨承认,这个不懂专门技术、但能理解各种技术并综合运用思维优势的老总却经常为他们这些只精通某项技术的工程师带来一些极有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些想法打破传统的技术思维,让一些按传统思维无法解决的难题,在换了思维时,得到解决。
    此外,在攻关中,工程师加班加点到深夜是家常便饭,陈平也经常陪着他们,困了干脆就睡实验室里,这让干活的年轻工程师们很感动。
    阳光卫视一名高管对《中国投资》记者说,2006年底,经常是连续几个星期看不到陈平,有时陈平到北京也是很晚时间,随后又匆匆离开。而之前,一个星期至少可以看到他一次。当时他简直像不管阳光卫视,一直呆在深圳和苏州抓研发。
    2007年2月,所有的硬件和软件问题被陈平和他的工程师们基本征服。陈平再次将样机递到谭智面前时,得到了谭智的基本认可。
    陈平说,虽然遭到谭智和他手下们的屡次逼迫,但看到事后的累累硕果,他得到了安慰。开发完这款新产品后,泰德申请了多项专利。泰德开发了全球首个单机、复杂的广告拍播、检测,管理系统。在高清电子图片广告显示相框中,泰德时代解决了解象、显示等一系列系统技术。
    随着核心技术被突破,其它的延伸功能已在迅速展开。陈平说,现在,随着版本和技术的不断升级,泰德时代开发的高清显示屏已不仅可以播放电子图片,包括动、静、动漫、动画、流媒体都能放进去播放。泰德时代也很快会推出不同于传统的全媒体电视,到时在家中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播放高清电视。
    陈平告诉《中国投资》,泰德时代未来将不是生产单一产品,会分以下几类:己经成熟的超薄广告播放显示器会迅速占领全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然后是真正超薄型的电子相框;泰德时代也将研发出广播级的,或叫艺术创作级的,可作各种平面设计、动态设计的监视器;还有基于视频的家用全媒体、移动全媒体等。它们的清晰度、色饱合度、层次等各项性能指标都会走在世界前列。未来,泰德时代也会进入军用、航空、雷达显示领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