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与现代 >

宋江是如何管理108将的

http://www.newdu.com 2017-12-16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团队管理是很多领导头疼的问题之一,管理者大都会抱怨自己的员工工作不用心,不努力,业绩提不上,工作没有气氛等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是我今天就借梁山头目宋江宋公明的性格来分析看宋江是如何得到“团队成员”认可,并心甘情愿为宋江卖命。 
    大型电视剧《水浒传》终于告一段落,我却依旧心中澎湃,难以自已。忘了这是第几次看水浒,确实不太记得清。但每次都是一样的结果。按理说梁山108将集齐,该是更高兴的时候,可事实却是梁山悲剧的开始。宋江一心招安,不仅让108位兄弟为之出生入死,更是让数万梁山军士死而后已,不遗余力。最后造成的结局更是让人难以接受。林冲、武松、杨志、秦明、时迁....一个个非死即伤,真的是惨不忍睹。说这么多,是想先慰祭梁山好汉的在天英灵,也给这篇文章的朋友们一个交代。相信十有八九的朋友对宋江都有或多或少的成见,觉得宋江只是为了自己一己之私,用兄弟们的鲜血铸就了自己的官位,最后还让自己死在了官帽之下。可是难道宋江就真的一无所是吗?           众所周知,梁山好汉中绝大部门都是浪迹天涯,杀人放火的英雄好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宋皇下旨招安时,小七、小二、小五、鲁达、武松等俱不下跪的情节,可在宋江面前却唯唯诺诺,不敢惹他半点生气,这说明什么呢?铁牛李逵动不动便:“待俺铁牛冲上朝廷,拼这两把板斧砍下皇帝头颅,让俺家宋江哥哥也坐的皇位”这说明什么?当花荣喝下毒酒前,毫不后悔的表情及言语又说明什么?这难道不是宋江的“优势”所在吗?是人格魅力吗?我不认可,宋江的长相身高实在不敢恭维;是官高位及吗?也不同意,宋江不过一县城押司。吸引众位兄弟的原因个人感觉主要有以下几点:           义气:古人最讲究的就是义气,晁盖称王时的聚义厅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宋江多次不顾个人安慰,冒生死为七人送信才使晁盖等人逃过官府追缉。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易发电子传真(E8FAX)想说的是现实中的管理和领导。很多人把员工当成员工,甚至是“手下”或“苦工”,他觉得自己发工资,员工拿工资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从不会以朋友相待。有些领导更是出了问题便推辞到员工身上,好无情意可言。天长地久,人心一散,队伍自然不好带。所以领导应该把员工当作朋友、知己、合作伙伴。就像阿里巴巴的马云先生说的:我们的同事不是为我打工,而是为了自己的个人理想,就像宋江兄弟们出生入死并不为加官进爵,而只是为了让宋江高兴。如果真正能做到义气,把员工不当作员工,这肯定可以得到得心应手的好同事,好伙伴。           大方:宋江杀阎婆惜那一集中,遇到一个打更的老头,竟会将刘唐给其的金砖送与老人养老送终。素为平生,可见宋江会对兄弟的情谊如何之高。在管理中,最难得就是遇上不仅通情达理而且出手大方的领导。君不见多少员工抱怨:今天又扣我工资,真烦!今天本来不用上班,又得加班,还没加班费。...这样的领导决不在少数。而且也很少会为此担心。他们觉得理所应当。可事实上可伤了员工的心--深深的伤。长此以久,员工不仅不会拼力做事,更会在有好的归宿后毫不留情的离开。所以管理应该在合适的情况下,给员工一些补助或奖励,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公司的人性化。这样也是得民心的要领之一。                     随和:宋江虽然黑,但我除了看其在兄弟死伤后流泪外,几乎很少看到他向梁山兄弟发怒。多时迈着急促的短步,面带微笑的应对每一个人。这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比如如果有人对我笑或很客气,即使我当时心情不好,也不会去发火生气。不然便会感觉是自己对不住别人。现实的管理中也是一样。有些领导总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他觉得是公司的领导,所有人都该来朝拜,所有人都应该听其吩咐。慢慢的员工就会寒心,因为一个不知道体恤员工的领导怎么可能得民心呢?所以请放下身段,放下紧皱的眉头,随和的跟员工打招呼和微笑,让他们感觉到家庭般的温暖。试试,你会觉得生活也会很快乐。           当然宋江的管理方式还有很多优势,但仅仅这三点就已经足以成功。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无非是三字“得民心”--得民心者的天下,这就是管理的目的和原因。让员工感觉到“和谐式、人性化、家庭化”的管理气氛,才能让员工为之拼命,为之努力工作,这样才能更快的完成业绩,更快的更超额的完成指标。所以希望那些在抱怨员工不努力的领导,可以从宋江身上去学习一些管理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放低自己的眼光,才能发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