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与现代 >

用国学精粹构建企业之“商道”

http://www.newdu.com 2017-12-16 博大精深文化2009-1-16 佚名 参加讨论

    为什么各种先进的管理理论、战略思想、营销法则在一些企业运用成功,但在另一些企业却遭遇失败呢?为什么一些企业四处学习,不断研讨,并聘请专家咨询,但效果仍然不彰呢?因为管理理论、战略思想、营销法则都只是“商术”,“术”是技巧,是表,最重要的是要有“商道”,“道”才是根源,才是本质。只有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术”,才能发挥作用。
    中国人讲:大道无术。用合乎大道的规则行事,不需要挖空心思用技巧,就能正正当当地取得成功。这也正是众多著名企业家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的原因。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中国有“盗亦有道”的说法:
    传说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大盗叫盗跖。盗跖的部下问盗跖:“盗亦有道吗?”盗跖毫不含糊地回答:“当然,盗亦有道。”小喽啰不理解:“窃人物事的盗贼难道还有道?”盗跖回答说:“世上万事皆有道。难道盗贼就不能有道吗?”听了这话,小喽啰又问:“怎样做才能达到盗贼之道?”盗跖告诉他:“既然想做盗贼,你尽管去偷窃他人物事,但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大盗,有五道你必须守好,守不好五道,你就不能成为一名大盗。”
    小喽啰赶紧跪下恳求盗跖:“师傅,请您教我为盗之道!”
    盗跖这样阐释为盗之道:“凭空能猜出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带头先进入屋里,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就是义;酌情判断能否动手,就是智;分赃均匀,就是仁。‘圣、勇、义、智、仁’,如果不能修得这五道,绝对不可能成为名扬天下的大盗。”
    连偷人东西的盗贼都要有“为盗之道”,经商——向他人出售物品的商人自然也要有道;而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商人——企业家,那就更要有道了。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的道自然是指道德,但我想还可以加上一层意思:商道。
    现代的管理理论、战略思想、营销法则等等“商术”,大都来自欧美,但我们在学习这些“商术”的同时,却忽略了欧美的“商术”正是建立在他们的“商道”之上的,这就是基督教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伦理、行为准则。
    现代科学发源于西方,但在中国科学成为了万能的,而在西方,深奥的哲学和宗教智慧并不归于科学的范畴。
    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马克斯 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正是在新教的伦理中诞生了资本主义精神。
    由基督教改革而产生的新教倡导“天职”的观念,认为人们要努力在现世取得成就,以证明神恩。新教徒认为:“仅当财富诱使人无所事事,沉溺于罪恶的人生享乐之时,它在道德上方是邪恶的;仅当人为了日后的穷奢极欲、高枕无忧的生活而追逐财富时,它才是不正当的。但是,倘若财富意味着人履行其职业责任,则它不仅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而且是应该的,必需的。……期待自己一贫如洗不啻是希望自己病入膏肓;它名为弘扬善行,实为贬损上帝的荣耀。”
    每个人都会有本能的获利的贪婪,但新教以“获利为至善”。
    新教还有着严格的禁欲主义,反对毫无节制地享受人生和人生所得的一切,使新教徒节制有度,态度认真,工作异常勤勉,他们对待工作就像对待上帝布置的作业。
    基督徒还有着神圣的契约精神,尊重律法,在商业世界这种契约精神就转化为守信,就像富兰克林所说:“切记信用就是金钱。如果一个人信用好,他就借贷得多,如果他还能善用,他就能得到更多的钱。”
    天职观念、严格的禁欲主义、契约精神正是这些新教伦理造就了现代的企业家精神,这也就是西方的“商道”。
    著名的玫琳凯公司的创办人玫琳凯的管理原则就是:上帝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上帝第一,也就是要用基督教伦理确立其商道。
    再看看日本。日本在历史上长期师法中国,以至也被称为儒教社会。其实日本是一个神道教国家,据日本文化厅统计,截至2000年12月31日,日本共有神道教信徒10,523万人,同年日本的人口总数为11,869万3千人。神道教信众数几乎与日本国民数相等。
    神道教原来只是日本的原始宗教,直到明末清初一个重要的中国儒士朱舜水去到日本后,这种状况才有所转变。
    朱舜水为了反清复明曾五渡日本搬兵,在反清复明无望后,他留在了日本传授儒学,他对日本的儒学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学生创立了日本的三个儒家学派,其中最重要的水户学派将儒家融进了神道教,使神道教有了系统的思想理论,成为了日本的“国家神道”。
    神道教还受到中国道家和佛家的影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家,神道教可以说是儒家的修正主义。首先,它提出了“天照大神”的概念,天神与天皇祖先合一,天皇家族是神的家族。这种神和政治领导人合一的概念与儒家是明显不一样的,在儒家里面,天子是天的儿子,“天子一爵”是说天子只是人间的一个职位,再大也是凡人。这样神道教修正了儒家思想,将忠放在了第一位,而儒家是孝在忠先。
    神道教确立了天皇统治的神圣合法性,比如我们常在电视中看到的大批日本人对着太阳旗喊天皇万岁,向天皇鞠躬,这些仪式强化了日本民族的国家认同,凝聚了民心。
    而且由于天皇就是天神,代表最高正义,所以人们要服从,从而也培养出日本人遵守纪律、绝对服从上级的民族性格。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屈原在《国殇》中也有“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诗句,但这并没有成为儒家文化的主流,这种概念反而在日本得以发扬光大,成为了以“义勇奉公”为最高原则的“武士道”精神。神道教认为为国家而死的人死后会成为神,要举行大祭礼,“使死者有所凭以安其神,生者知死有所归而不惑其志”。这也培养出了日本人为国家、为集体的奉献精神。
    住友银行在招考新行员时,曾有一道考题问:“当住友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以为如何去办才合宜?”被问的人如果答应该先为住友的利益着想则必不取;答先为国家的利益着想,也仅能及格。最好的答案是:“对于国家利益和住友的利益,不能两方面兼顾的,住友绝不染指。”
    这就是神道教传统下的日本企业的国家、集体利益观。
    日本吸收中国的古典文明智慧,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但当美国炮舰打开了日本通商的大门之后,伊藤博文提出了“脱亚入欧”的思想,日本也没有全盘西化,而是在师法中国的日本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日本企业家以日本文化为“商道”,倡导忠、服从和奉献精神,形成了日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方式,再加上学习西方的“商术”,从而成就了日本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
    “道”是对世界、人生、社会的领悟,它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世界观,它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而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人生观,进而扩展到价值观。“道”只能来自于文化,特别是宗教或类宗教,因为唯有此才能成为人们坚定不移的信仰,深入到人们心灵中,成为人们思维与行为的准则和习惯。
    中国企业要能持续发展,我们要学习好“商术”,但更重要的是要确立自己的“商道”。因为任何“商术”都必须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相结合,并促进这种价值观的发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张之洞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商道”决不能是舶来品,因为舶来品短期内是无法融入民族的血液、深入人们的潜意识的。“商道”必须植根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是我们民族血液中奔涌的民族性格。而这只能来自我们伟大的国学。国学主要指儒、释、道,要从国学中阐释“商道”,这需要专著来论述,下面只简述一下儒学之道。
    在国学中寻找“商道”,既复古,又不是完全复古,而是希望在现代中国,要用自己的原典文明来做创造性的转化。
    我们不要神话国学,一些所谓的国学专家从《易经》的阴阳爻中,联想到二进制,进一步阐述出计算机的理论中国几千年前就有了,这也过于牵强附会,难道没有《易经》世界上就没有计算机的发明吗?国学是有糟粕的,要不为什么近代中国落后了呢?
    西方认为社会进步需要三驾马车:宗教、艺术、科学。国学重在道德教化,以修身为本。《大学》在开篇就指明:“大学之道,在明明道,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国学旨在使人道德完善,但却忽视了科学,由于国学数千年来的统治地位,这也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当鸦片战争,外国列强凭借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人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但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要彻底打到“孔家店”,迎接“德先生”、“赛先生”,也即科学和民主。但没有宗教或类宗教文化,仅靠“科学和民主”,中国又缺了另一条腿,人的私欲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却没有有效的道德规范来制约,私欲膨胀,道德沦丧,廉耻心、责任心丧失,不讲信用,一切以逐利为最高目的,合理、有序的竞争变成了不择手段的商战,人们没有了忠义、仁爱,也就没有了团队精神,这样的中国会成为一盘散沙,在现代世界将会失去竞争力。
    我们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中国总是跛着一条腿走路,现在我们需要找回另一条支撑腿,这就是我们的国学,而国学也正能够完成这样的重任。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初春季节,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集聚巴黎。他们在一份会议宣言中写道:“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现在世界各地都广泛地开设了孔子学院,儒学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现代意义。日本、韩国、新加坡及香港、台湾地区都是儒教社会,但这些儒教社会在当今世界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马英九在接受一个电视节目采访时,主持人开玩笑地问他:“有那么多的女粉丝,是不是像人讲的,看见漂亮的女性有冲动时,就回去冲冷水凉,或者看《中庸》?”
    马英九笑着否认了,但他说自己的确是时常看《大学》、《中庸》和《曾国藩文集》,甚至在得知自己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当天,就在家里看《中庸》。
    马英九从小就被父亲当作未来的“总统”培养,而他父亲从小要求他熟读的就是四书五经和《曾国藩文集》,这些经典的智慧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马英九的做人处世之道,而这些做人处世之道最终也真的成就了马英九的“总统”梦想。
    其实很多中外企业家都从儒学中得到过启迪。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在其所著《东方人的经营智慧》一书中说:“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和《道德经》,孔子和老子的教训给他们的激励和影响之巨,实例多得不胜枚举。”
    日本企业普遍推行儒家思想与西方经营理念相结合的企业文化。日本现代企业制度即株式会社的创始人涩泽荣一认为《论语》是“工商之本”,并一直将《论语》奉为“商业圣经”。
    作为一名管理学学者、成功的企业家,涩泽荣一曾创办或管理过500多家大企业,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日本金融之王”、“日本近代经济的领路人”等等。其专著《论语加算盘》表达了这样一个核心思想:《论语》讲究忠、孝、仁、义,算盘则言商求利,二者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做到“见利思义”。
    涩泽荣一还提出了他所理解的“儒商”标准——“士魂商才”。“士魂”是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崇尚道义之精神,“商才”是指儒者应具备的商业才干。所以在他去世后,人们为他立起了一手持算盘、一手持《论语》的铜像。
    儒学博大精深,但其秉承的思想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修身为本”,所以孔子被尊为万代师表。儒家教育的出发点是道德伦理,倡导孝悌、忠信、仁爱、礼义、廉耻等,儒家认为伦理道德的人生,才是真、善、美、慧的人生。
    那何谓道德呢?古人认为自然为道,顺应自然就是德。而孔子认为,人类社会最自然的就是伦理,人为父母所生养,父慈子孝,天伦之乐,所以儒学首倡孝悌,“百善德为首,万事孝为先”,孝悌就是儒学的根。
    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在培养官吏预备人选时,要举孝廉,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其实家庭正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元,没有家庭的和睦安宁,就很难有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我们说:家和万事兴。要不为什么美国的每一任总统在竞选时,都要对家庭观念发表自己的看法呢?西方人最羡慕中国的,也正是我们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
    孔子的学生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道德品质的根本。对父母兄弟要讲孝悌,推而广之,那么对待国家、集体、领导、朋友则要讲忠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都要三次反省自己,为人谋事是否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学习老师的知识是否有温习?中国古语还有“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的说法,这虽然极端,但没有“忠信”,何来团队精神,何来团队的凝聚力呢?
    宋江在晃盖去世成为梁山好汉的领导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聚义厅”改为了“忠义堂”,他为何要如此?因为靠“义”只能形成松散的组合,土匪也讲“义”,但他们只是乌合之众,而唯有“忠”才能形成有凝聚力的团队。
    关羽单从个人能力而言,傲慢自大,刚愎自用,致使荆州失守,孙吴联盟破裂,破坏了诸葛亮的蜀汉大计。但他却被奉为中国历史上的武圣,与奉为文圣的孔夫子并列。在香港、台湾甚至日本,不仅警察供奉关公,黑社会也供奉关公。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关云长的忠信,义薄云天。
    中华民族常将附近的小国称为蛮夷之邦,我们引以为自傲的就是我们的道德伦理,而孝悌、忠信正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大学》有云:“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普金年纪轻轻就能成为俄罗斯总统,在他平步青云的仕途上,他展现出的最大特点不仅是能力强,还有就是对上司的绝对忠诚。
    普金的从政之路是从追随其大学时代的恩师索布恰克开始的,索布恰克是圣彼得堡市第一任民选市长,普金成为了他的忠实助手和高级顾问。后来索布恰克在竞选圣彼得堡州州长时败北,随即遭遇到政治对手的打击报复,面临着锒铛入狱的威胁。此时的普京表现出了一个学生、一个部下对自己老师和上级的忠诚,他追随索布恰克离开了圣彼得堡市政府,并冒着极大的风险成功地帮助索布恰克离开了祖国,前往巴黎躲避政敌的指控。普金后来说了句被俄媒体广泛报道的话:“宁愿因忠诚被绞死,也比背叛偷生好。”
    因为这件事,普金得到了丘拜斯的赏识,被推荐给了叶利钦。在普金就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时,叶利钦遇到了一次重大危机,当时的俄联邦总检察长斯库拉托夫正在调查叶利钦家族的腐败案,但总检察长是由国家杜马任命,叶利钦无法干涉到他,就在斯库拉托夫锲而不舍地调查案件,准备第二天在国家杜马作报告时,一家俄罗斯电视台播出了他与两名妓女同床作乐的录像,斯库拉托夫立即陷入了召妓丑闻,声名扫地,被暂停总检察长职务。而这盘“性爱录像”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普金。
    也正因这事,普金彻底赢得了叶利钦的信任,被确定为总统接班人。
    缺乏忠信的个人是无法凝聚成有竞争力的团队的,现在令企业普遍头疼的就是员工缺乏忠信。企业需要人才,但培养出人才,掌握了企业的生意之道后,一些人就会自立门户,反而成了企业的竞争对手。这样的结果只会两败俱伤,大家都做不大。在日本企业中就很少这种现象,这正是东方伦理的成果,这也是日本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之一。
    其实企业应该成为一个事业平台,集合众人之力努力将蛋糕做大,这样才对每个人都好。所以老板要有宽广的胸怀,而下属则要有忠信的品格。古人强调“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生父母”,企业培养出的人才,正应视企业为家,领导为师,要竭尽忠诚。全社会都要形成这样的一种道德规范,背叛企业就是欺师灭祖,应该被逐出行业。
    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法则,即帮助上司成功才是下属成功的捷径。
    松下幸之助对于日本古代人物,最佩服的就是丰臣秀吉。丰臣秀吉是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名将,为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在他未发迹以前,做过管草鞋的侍仆,也当过喂马人。但在这些“低贱”的工作中,秀吉却显示出他过人的品性,表露出将来必成大器的潜质,这就是对上司的无比忠诚。秀吉管草鞋,在寒冷的冬天早晨,他总是把主人的草鞋放入怀中,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它。在做马夫的时候,他非常疼爱主人的坐骑,自己掏腰包买胡萝卜喂马。
    对于这些民间传说,松下始终记忆犹新,从不忘怀。松下认为,正是这种忠心耿耿的品格给丰臣秀吉带来了日后的巨大成功。
    在我们国家,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一方面视忠信为封建思想,另一方面又在大肆宣扬对某些个人的无比忠诚,顶礼膜拜。其实对职业的忠信、对企业的忠信正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因为职业、企业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饭碗,而且没有对上司的忠信,企业团队又如何能齐心协力,达成目标呢?忠信仁义正是东方文化帮助企业的制胜之道。
    我一直认为日、韩人的智商是不高的,因为他们只会模仿而很少创新,但他们的一些著名企业为什么能战胜西方企业而取得成功呢?原因就在于他们能信守东方的价值观,特别是儒教的价值观,从而塑造出了强大的团队精神,他们正是依靠团队的力量战胜发达的西方企业的。
    忠是对人竭心尽力、诚实负责的态度。信,则是“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无法与之相处,就会影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秩序。孔子还把“信”视为仁政德治的要义,他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孔子特别强调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互爱互信,认为这些关系处理好了,就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朋友信义,从而实现全方位的人际和谐。
    朱熹曾经说过:“圣人教人,不过孝弟忠信。”顾炎武也说:“然则学者宜如之何?必先之以孝弟,以消其悖逆陵暴之心;继之以忠信,以去其便辟侧媚之习。使一言一动皆出于其本心,而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夫然后可以修身而治国矣。”
    要修身治国,先必须具备孝悌忠信的品德。而将孝悌的范围扩大,泛爱众,那就是仁。“仁者爱人”,体现在政治和管理上儒家则主张“仁政德治”。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用政令来管理百姓,用刑罚来约束他们,百姓只能暂时地免于犯罪,但不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去教化百姓,用礼教来制约他们,百姓便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能自己纠正错误。
    仁是人的本质,礼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一方面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礼”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古人强调:乐调心,礼调身,“礼”正可以对人起到一种无形的教化作用。但现在我们的这一优良传统反而只有在日、韩才得以体现。
    儒家教育是道德的教化,这其实也正是现代的企业文化所要起到的作用。现在每一个企业老板都在用尽心力打造企业的团队凝聚力和竞争力,但他们也常常苦恼于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上下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同事之间,纷纷扰扰的矛盾让人应接不暇,为了平衡矛盾,解决方法往往是源于经验的技巧,而技巧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其实治本的根本方法就在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道德教化。
    一些国学大师甚至认为唯有中国才有真正的“教育”,西方只是“教学”,中国的国学才是真正的以“育人”为目的,儒家教育就是要通过道德的教化来育人。
    目前很多企业建设企业文化,他们强调诚信、责任、团队精神等,但却始终找不到一块稳固的基石、一个合适的锲入点,因此只能让人觉得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些空洞的道德说教,或者是流入形式的标语口号。
    在国学大热的今天,大家热衷于学习国学,那国学对企业经营管理究竟有什么用呢?这就在于国学为我们建设企业文化提供了思想、理论、方法和锲入点。
    企业的竞争是团队的竞争,是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竞争,唯有拧成一股绳的团队在竞争中才能无往而不利,而儒学强调的价值观——孝悌、忠信、仁爱、礼义、廉耻等,就正是打造团队凝聚力的最坚强的道德武器。
    那这些高尚的道德,又如何让普通人做到呢?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锲入点,这就是儒学的根源——孝悌。孝子出忠臣,孝顺的人必定更容易忠于企业、忠于团队,孝悌也是忠信、仁爱、礼义、廉耻等品德的基础。而且人都为父母所生养,“孝道”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传承,因此也就更容易深入人们的灵魂。
    要推崇孝道,培养孝悌的品德,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父亲节”、“母亲节”要感恩父母,必需要回家和父母亲吃饭,或者送鲜花和礼物给父母亲,甚或打电话给父母亲等。
    我有一位朋友,每年都在企业内评选杰出员工,然后敲锣打鼓地将这些员工的父母隆重地接到上海总部,用铺红地毯的礼仪欢迎他们参加企业的嘉奖大会,与子女分享工作成就。并用彩车带着他们游览上海的名胜。
    这项活动对员工的感召是巨大的,特别那些来自农村的员工,当企业敲锣打鼓的迎宾车来到他们的家乡时,左邻右舍都感受到震撼,员工有种衣锦还乡的荣耀。为这项活动企业每年要投资几十万元,但带来的工作动力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另外要道德教化,领导者就必需身体力行。释迦牟尼、孔子等圣人为什么能教化大众,影响世世代代的人呢?关键在于他们能身教言传,他们自己先做到了,再传授给大众。古时的皇帝每年也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祖盛典,其目的正是要做出“至孝”的表率。
    净空法师投资2.2个亿在安徽汤池开设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将儒家思想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儒家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使汤池小镇颇有儒家理想社会的古风。净空法师在汤池实验的目的就是要证明:人民是可以教化的。他还自信地认为只要有30个像释迦牟尼和孔子这样的圣人传道,一年时间就可以教化中国大众,净化社会风气。
    净空法师说:“自己先做到了,再讲出来的,是圣人;先讲出来了,而后自己也能做到,是贤人;而自己讲出来了,却没能做到,那就是骗人。”
    净空法师的弟子们在汤池教化大众的方法就是身体力行,身教言传。他们每天上街打扫汤池的村庄,捡垃圾,遇见了村民就深深地鞠躬问好。开始村民并不以为意,但时间长了,村民慢慢也不好意思随地扔垃圾了,就开始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在汤池,如果你对别人礼貌地鞠躬,不会有人认为你是韩国人或是日本人。”一位汤池的居民自豪地说。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管理者要身体力行,身教言传,通过不断的教化,把正确的价值观念、伦理行为准则灌输到组织成员的头脑中,成为员工自发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这样的管理之道就不仅治标而且可以治本。
    我有一位从事培训业的朋友,为了拓展企业,长年四处奔忙,用在内部管理上的时间十分有限,企业内部也问题重重。前年他在外面听了一次儒学讲座后,就开始组织员工学习《弟子规》,每天员工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诵读《弟子规》。他还用邀请专家讲座、组织内部讨论等方法,帮助员工深入领会《弟子规》。他告诉我说:“采用这种方式半年后,企业内部就非常和谐,基本上不用花什么精力,企业运转就非常好。”
    虽然他看上去并没有直接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但通过学习《弟子规》的教化,升华了员工的品德,实际上正是一种治本的管理。
    其实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管理企业时,也一直用这样的方法。松下电器公司在旅游胜地建有松下电器商业学院,学院将《大学》、《论语》、《孟子》、《孝经》等四部儒家经典列为必修课程,将《中庸》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作为学员的研修目标。其目的,就是要实践“商业之道在于德”的思想,以此建立人性化管理模式。
    我们对比“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日本“民治维新”的成功,是因为日本将西方的“术”嫁接在自己的“道”上,日本有着强大的神道教根基。而中国的“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却只是一味学西方的“术”,但忽略了基本的宗教信仰,或者叫类宗教的文化传统,没有将西方的“术”和中国的“道”相结合,虽然也有人,如康有为主张搞孔教,但没有成为文化主流,也没有付诸实践,这就无可避免“戊戌变法”失败的命运。
    凡是参观过日韩企业的企业家们,都对日韩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以厂为家的工作精神所感动,羡慕不已。其实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国学正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智慧的光芒并不需要通过在日韩的成功来证明,我们要用自身的实践来展现我们最正宗的东方文明的伟大。而这就需要我们有整个国家、民族奉为神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伦理、行为准则。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北宋大儒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传承民族文化,打造中国企业的商道,这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重任。企业文化只是民族文化这个大文化中的小文化,只有大文化环境好了,小文化建设起来才更为容易,更为有效。
    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打造、传承企业的商道,用文化管理企业,让企业管理成为文化。当然,中国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根自然要来源于国学的智慧,但同时还要结合现代企业的特点,结合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这样才能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