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县,依庐山、傍长江,与湖北黄梅、安徽宿松隔江相望,古为“吴头楚尾”,面积873平方公里,人口34万。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积淀着深厚的江西文化底蕴,被人称“渊明故里,东方田园”。而在众多的地方文化中,九江山歌可称为一绝。九江山歌题材广泛,以激发人们劳动热情、生活感情、男女爱情为主要内容,形式分高腔、平腔、低腔三种。因其每首歌中只出现三个音,故又称“三声腔”、“三音山歌”。目前,九江山歌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九江山歌的主要特点 九江山歌题材广泛,歌词大多以劳动和生活感情为主要内容。九江山歌易记易唱,形式平直,语调自然流畅,内容纯朴感人。曲调有高腔、平腔、低腔之分。高腔定调高,句幅宽,拖腔长。平腔定调相对略低,句幅匀称。低腔发音低微,习惯用于吟唱长篇故事,俗称“读歌本”。在纷呈的山歌中,“三声腔”在九江山歌中特点最突出。也是其它原生态歌曲无法比拟的。以“2 5”五句三声宫调式为例,主音上方五级“5”,以“2”为杠杆,向下“51 1.21 1”作回挽状进行、并作“25 2521 25––”上下连续跳跃,使歌腔静中有动。形成动力美感,推动旋律发展。平腔山歌“新打脚车四部头”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九江山歌的传承价值 九江山歌乡韵浓郁,艺术感染力强。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珍贵的财富,也是群众的精神食粮,它是劳动人民“以口相传,即兴而歌”的方式传唱形成的,演唱起来却朗朗上口。在生产中可消除疲劳,增加劳动热情,在生活中交流思想感情,增添了生活激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切的向往之情。 九江山歌既是一本抒情诗,也是一部教科书,是活在人民口头上的一个文化符号,具有赣南客家文化的典型特征。九江山歌的歌词内容不仅涉及劳动、爱情,还涉及天文、地理、五谷、花鸟、生活哲理及历史故事等。具有情感性、趣味性、知识性等多重功能。1996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50首中,九江的“三声腔”最独具特色,为音乐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代表作《新打脚车四部头》获华东地区民歌演唱会改编一等奖、演唱一等奖。先后刊登在《音乐通讯》、《天津音乐》、《江西民歌》、《心声歌刊》等刊物,被誉为民歌中的一朵奇葩。 为了保护好九江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江县对其实施了抢救性保护措施,现已将九江山歌列入第一批县、市和省第二批保护名录。一份耕耘,必有一份收获,对于九江山歌,我们有理由去珍惜它、爱护它,更有责任去了解它、研究它。我们锲而不舍,不断挖掘、传承、创新,让九江山歌能经久不衰流传下去,让原生态的九江山歌能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