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仫佬族传统文化的映照——走坡

http://www.newdu.com 2017-12-17 中国传统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走坡”又称坡会、歌坡、走坡节,是仫佬族传统的青年男女聚会唱歌、寻觅知音而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形式,多在春节期间或八月十五中秋节举行,一般选在野外风景宜人的山坡上或峒场间,同时,“走坡”也是仫佬族男女青年互相寻找意中人的大好时机。
    
    1984年1月,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立后,为了尊重民族意愿,决定将中秋节定为仫佬族的“走坡节”。此后,每年这一天,仫佬族男女青年按照传统习惯走坡唱歌外,政府有关部门还组织群众,搭建歌台,邀请各地歌手举行对歌比赛,为走坡节增添了新的活动内容。节日期间还举行舞龙舞狮、文艺演出、斗鸡、抢花炮等活动。
    仫佬族走坡唱歌传情,都很讲究礼貌,互相尊重,以诚相待,显示了仫佬族人民纯朴善良的精神风貌。这一天,女的盛装打扮,撑着纸伞或花伞,男的也上下新装,三五成群结伴而来,看准哪家姑娘,便以歌传情,若女方也有意思,自会与之对唱下去,你来我往,互相赞扬,盘问姓名、年庚、住地等,并相约再会,互赠信物(一般男的送女的花手巾,女的给男的新布鞋),定下终身。对歌结束时,要唱“惜别歌”、“相约歌”,表示年轻恋人依依惜别、难分难舍,盼望再相见的心情,并互赠信物,男方送女方月饼称“同年饼”,女方送男方同年鞋,又称“鸳鸯鞋”,意为成双成对,共结同心。
    再次走坡时,先到的一方唱“守等歌”,接着唱“重逢歌”,试探对方诚意和表示永远相爱的“结双歌”,互相赞美的“赞花歌”,表示别后思念之情的“思双歌”,渴望结亲和向往婚后幸福生活的“同住歌”及“算日歌”、“分离歌”等。双方经过多次约会相见,以歌传情,互相了解后,仍然不能私定终身,因为按照俗例,必须经过双方家长同意,再经“月下老人”牵线搭桥,才能结为“秦晋之好”。
    “走坡节”多在春、秋农闲时节举行。春季走坡选在春节至元宵节的一段时间,秋季走坡选在中秋节前后的一个圩期里。走坡活动,古有惯例,不必发通知、出布告,坡会的日期和场所,群众心中早已有数。相传最大的坡场是东门、乔头、小长安三乡交界的花源洞和四把乡龙潭边的新印坡。
    仫佬族之所以将此节称为“走坡节”,即指不独在龙潭边的平坝上活动,而是在附近的山坡绿荫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对歌传情;又因是青年人寻找终身伴侣的日子,所以又叫“后生节”(后生──青年男子)。在潺潺的小溪边、石头旁、浓浓的绿荫下,青年男女优美动人的歌声,响彻高山幽谷。景美人更美,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走坡”反映了仫佬族青年恋爱的自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仫佬族传统文化的映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