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是前秦时期一部重要巨著,其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包括儒、法、道家等等不同学说的著作,其中还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其中不少内容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吕不韦做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汲取各家的精华,然后成为秦统治者的治国的指导思想。 《吕氏春秋》内容概括 《吕氏春秋》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吕氏春秋》重视并吸收了儒家的民本思想,还大量吸收道家虚静无为之说,并把它运用于为君之道的政治理念中。相对儒、道二家,《吕氏春秋》对墨家的思想吸收较少。墨家的尊天、明鬼、非攻、非乐等主张,它基本据弃或予以驳斥。但对尚贤、兼爱之说,还是有所吸收的。《吕氏春秋》肯定法家的重要性和变法的必要性,明确指出:“有金鼓,所以一耳;必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事易时移,变法宜矣。对于前秦农家思想,《吕氏春秋》持肯定态度,重农并不排商,它主张先农后商。 《吕氏春秋》还表现了一定的音乐美学思想。它将音乐的产生与宇宙万物联系起来提出“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乐》又从“心”“物”感应关系论述了音乐产生的心理过程。提出了“适”的概念强调要音“适”和心“适”才能获得美的感受。书中还提出了“法天地”、“传言必察”、等思想,和适情节欲、运动达郁的健身之道,有着唯物主义因素。另外,书中也有一些天人感应的迷信思想,应该加以分辨。 《吕氏春秋》的成就 《吕氏春秋》由于是吕不韦的众多门客所写,所以文章的风格不能完全统一,但是文章多为短小精悍类,文风朴实,语言生动,如《贵公》篇讲“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先提出论点,再以荆人遗弓、桓公问管仲等具体事例说明,叙述生动明快。其他如《大乐》篇讲音乐的产生、本质和功用等,语言简洁流畅,其中有些段落本身就是声中音律的押韵散文。 《吕氏春秋》的另一个突出点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据初步统计,全书中的寓言故事共有200多则。这些小故事大多由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等转化而来,还有部分是作者自己创作。《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如《当务》篇先提出“辨”、“信”、“勇”、“法”四者不当的危害,然后就连用“盗亦有道”、“楚有直躬者”、“齐人之勇”和“太史据法”四个寓言来说明道理。 《吕氏春秋》保存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它不仅是一部系统的哲学著作,它还有一定的思想价值,但更主要的是资料价值。它的一些寓言故事,至今仍脍炙人口,富有教育意义。书中还保存了很多的旧说传闻,在理论、史料上对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朝代文化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