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一统志》是清政府主持编修的一部地方总志,全书共百六十卷。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开始编修,前后一共修了三次:初次编修名义上由弘昼、蒋廷锡负责,实际由陈廷敬、徐乾学负责,著地理学家顾祖禹、阎若璩、齐召南等参与编修。花费了十余年时间,到乾隆八年(1743年)编成,全书共三百四十二卷。第二次编修是由于扩大,政区变化和户口繁衍,重修一志成书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共有五百卷。第三次由穆彰阿、李佐贤、潘锡恩主持重修,成书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因始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所辑资以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下限,所以命为《嘉庆重修一统志》。 该书以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版图为依据。 先叙述京师地区的情况,再叙述直隶、盛京、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新疆、乌里雅苏台、蒙古二十二部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最后附外域朝贡诸国。 每个统部都是先有总图、总表、总叙(内部叙各省的分野、建置沿革、形势、文官、武职官、税课、户口、田赋、名宦;边疆各统部增述属部、旗分、封爵、驿站、山川、土产不一)。再以府、直隶厅、州分卷,有图、表,分政域、分野、建置沿革、形、风俗、户口、田赋、山川、古迹、关隘、津、堤堰等二十五目。 该书内容十分丰富,既关于疆域政区和建置沿革的重要而详备的材料,也包含着许多人文地理和自然的材料。例如,书中记载的手工业、农产品、田赋数、税课数、风俗、市镇、府州、书院等,是研究经济地理和文化地的资料。又如,书中记载各地区的地形势;山、岭、冈、峪、坡、石、嶂、洞、洲、滩、、屿、礁、矶;江、湖、河、海、荡、溪、涧、浦、、湾、茆、沟、渎、潭、泾、池、圹、泊、泉、井;及沙漠、矿藏、气候和土壤等。其中关各地块体的记载尤为系统全面。这些都是研究自然地理的参考资料。 【书籍简评】 《嘉庆重修一统志》内容丰富,考订精,是一部大规模的比较完善的全国性地理志。和别的《一统志》相比,此书具有很特点: 一、修志时期的嘉庆年间乃是清期历代版图最为辽阔、疆域最为稳定的时期,记载范围包罗了清王朝全盛时期的统辖区域,因而保存了较全面而系统的清代政区地理和边疆地理的丰富可贵的资料。 二、关于沿革地理的内容,在沿革表、建置沿革、古迹等不同部分作了内容详细而且各有侧重的叙述,互相参证,能起到较充分和合理的介绍和研究的作用。 三、体例比较完备,结构也较合理,不仅是总叙,而且分类分目加以叙述介绍时也能做到纲举目张,配合适当。 四、重视地图和沿革表,卷首有《皇舆全图》一幅,各省统部和府州卷首又绘有分图,表示各级政区的地理方位,而利用“沿革表”简明扼要地介绍秦迄清的各级政区的废置并迁,查阅起来很方便。这种把图、表和志文有机结合的办法,也反映出编修者的立意和构思的妙。 当然,此书也存在错误与不妥,疏忽不慎之处也是有的。它虽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其编纂水和学术价值确是很少有别的地理志能同它相提并论的。长期以来,此书始终是研究我国历史地理的必备的重要参考书。 【版本】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写本线装一百册,藏于清史馆。1919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本,据上海涵芬楼藏本影印出版,为通行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