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中国古代的射箭运动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射箭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石镞,说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弓箭确已出现。据说在金石兼用的夏禹时代,已经出现了紫铜镞,“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于是弓箭又从生产生活工具变成了武器。殷商时代,铜镞基本上代替了石镞,青铜的箭镞又远胜于紫铜的箭镞,十分锋利,在战争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从《考工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弓箭在商周时代的迅速发展。周时更将“射”作为“六艺”教育之一,《礼记·内则》说“年十五学射御”,而且还要学习“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它们各有各的意义。白矢是要射透箭靶。参连是发了第一箭后,以后三箭都要连续射出,俗称连珠箭。剡注是箭不可从高而落,而是水平直射,不能形成弧度。襄尺是指射时臂直如箭,肘平而稳。井仪是指四箭射靶要像井字那样有秩。射是周礼的一个组成部分,“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凡男子必须完成射的教育,不能射是失礼和缺少才能的表现。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射箭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是尽人皆知的,尤其在火药发明以前的冷兵器时代,弓箭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此骑射也就成了军事训练的基本科目。在我国许多文学和传说中,弓箭的技能也在被一再渲染,如远古的羿射九日,春秋时代养由基的百步穿杨,汉代飞将军李广的中石没镞,三国时吕布的辕门射戟。即使是教育家孔子,也能“射于矍相之圃,观者如堵墙焉”。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也都能骑胡马、挟长弓去原野游猎。
    射箭运动在古代不仅限于男子,女子也能参与,并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女射手,在乐府诗中就有这样形象的描写:“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迭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这位女射手不但精于射箭,而且擅长骑马,骑射都能娴熟,才能达到这样的造诣。
    唐代宫廷中的女子也能骑射,这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平时的娱乐。杜甫的《哀江头》就有“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囓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王建的宫词有“射生宫女宿红妆,请得新弓各自张”,卢纶《宫中乐》也有“行遣才人斗射飞”等等,都是描述巾帼不让须眉的宫女才人的射术。
    关于讲述射箭方法、要领和研究的著作在我国也有多种,例如著名的《射经》、《马射谱》、《射记》、《射法指诀》、《射诀》等等,可惜多已不存。
    唐宋时期,射箭运动也在民间广为开展,庙会、社火等集会时多有射箭比赛和表演,这种比赛或表演多分为步射和骑射,有固定箭靶也有流动箭靶,甚至在马上以各种不同的动作完成射箭并准确中靶,赢得围观者的欢呼喝彩。
    随着火器时代的到来,箭镞一类的武器逐渐在战争中降低了它的作用,但作为一种强身健体和培养意志的基本训练,射箭却一直在历朝的宫廷、军旅乃至民间经久流传。
    清朝中叶以前,帝王每年秋季都要在木兰围场射猎,名为木兰秋狝。这实际上也是皇帝检阅军队、联络各方面关系并兼娱乐的一种形式。清中叶以后,火器已经较为发达,弓箭作为冷兵器的意义已经不大,但在秋狝之中却仍然作为骑射竞赛或表演的重要项目,弯弓射箭已经成了习武的象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