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楮皮纸的制造历史像麻纸一样也有悠久的历史。制造楮皮纸的原料是楮树的韧皮纤维,楮树皮含有非常适于造纸的木本韧皮纤维。由于楮纸历史悠久,又适由高级书画用,特别受到文人们的重视。有时楮这个字竟成为纸的代称。 楮皮纸制作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用竹和楮树皮制作的竹纸和皮纸是传统手工纸的两个重要品种。贵州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该省的许多地区仍然保留着传统竹纸和皮纸制作的古老技艺,其中尤以贵阳市香纸沟(布依族)、贞丰县小屯和丹寨县石桥(苗族)的制作技艺最为杰出。 天降大雨,河水暴涨,山上一些含有大量纤维的树木和麻类被带入河中,在自然原始碱和水的作用下变成稀薄的原始纸浆,漂到岸边废弃的树枝上聚集。古代的人们惊异地发现,这些破竹帘和树枝上聚集的东西经过太阳晒干后揭下来,竟然成为可以使用的纸。这种自然现象启发了古人的智慧,他们经过反复的钻研、琢磨,运用自然的原理生产出人工纸。 一千多年来,长安北张村的纸匠们一直使用原始、简单的工具,按照东汉蔡伦发明的复杂、完整的流程,制造着纯天然的楮皮纸。这套工艺被专家们称作研究手工纸工艺演化进程的活化石。然而,目前楮皮纸市场不断萎缩,作坊收入减少,传承后继乏人——— 从西安出发南行20多公里,西面是水流汤汤的沣河,自南向北流入渭河,东面是当地人称沣惠渠的人工河。长安北张村就处于两条流水之间。南面的秦岭灌木丛生,楮树、桑树随处可见,成为造纸用之不尽的优质原料,滔滔沣河水又为楮树皮的浸泡、发酵、漂洗、打浆提供了便利条件。北张村自古以来人多地少,手工造纸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都是当地村民生活的主要来源。“仓颉字,雷公瓦,沣出纸,水漂帘。”流传下来的北张村民谣,不但描述了最早纸的诞生,而且成为沣河一带造纸历史悠久的有力佐证。 楮皮纸制作 相传东汉时,蔡伦因他人之错受牵连,朝廷要抓他去京都接受审判,蔡伦不愿忍受屈辱,在他的造纸发明地和封地龙亭县服毒自尽。蔡伦家族中人也受到连累四处逃命藏匿,其中一部分人逃至安康,经子午道越秦岭,向北走出秦岭山口时将当时最先进的植物纤维造纸技术传授给北张村一带。 这仅仅是联系北张村与蔡伦传说的一种,无论是否可考,事实上北张村人至今仍在沿用的就是蔡伦发明的用植物纤维为原料的造纸法,这个结论已经过专家的反复论证。如《后汉书》中记载:“伦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蔡伦造纸不成张,观音老母说药方。张郎就把石灰烧,李郎抄纸成了张。”流传在北张村一带的民谣讲述了蔡伦实验造纸、攻克一道技术难关的故事。 据考证,到了唐朝,因为京畿地区大量需求纸,北张村的造纸技艺得到鼎盛发展,尤其是被视为精品的白麻纸甚至远销到朝鲜、日本等国。清代时北张村所造楮皮纸被选作奏折和科举考试用纸。 解放前,北张村手工造的白麻纸曾风行延安,解放区和西安地区的报纸大量使用这里出产的纸。 “人民公社”时期,沣河边的北张村几乎家家造纸,公社将工匠集中起来统一生产,由供销社统一销售用作包装纸。收入可观,颇为兴盛。北张村造纸技艺以传统家族式口传心授世代传承。张逢学和马松胜等人仍在用它造这种历史名纸——白麻纸。 以上手工纸品对原料、水质、工艺均有严格要求,技艺的传承全靠口传心授,与制造相伴,产生了丰富的纸业习俗,每年都要祭祀造纸宗师蔡伦。从这些情形来看,相关的竹纸、皮纸制造技艺已成为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证物。但在现代化纸业的强力冲击下,这些复杂难学的造纸古法传承已成问题,需要加以抢救、保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