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中国正在消失的老行当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导语:磨刀、钉秤、剃头、捏糖人、吹面人……那些曾经最朴实,生活里随处可见的手工技艺,随着时代的更替,科技的进步,亦在逐渐地消失,有些甚至濒临失传。中华传统技艺,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华夏女儿都有义务将其代代传承下去。
    
    麦秸编织工艺:麦秸民间工艺在苏中里下河地区源远流长。我们的先祖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用麦秸编织草帽、提篮、盛谷物的器皿等各类生活用具。
    
    钉秤:在这“斤斤计较”之间,做秤人付出了他的青春与汗水。精工细作,毫厘必究,只为了手艺人的那份承诺。
    
    剃头匠:老师傅按照客人的要求,十指运动,左右配合……半个小时后,由长变短,面目一新。
    
    铜匠:从水上的铜匠船,到走街窜巷的铜匠担。修铜锁,佩铜把手,制铜酒壶……这些业务始终不变,变的是不断精湛的技艺。
    
    精修钟表:他们让凝固的时间行走,而他们却仿佛停留在时光之外,小作坊里凝固了他们的人生画卷,见证了时间的游走。
    
    老扎匠:粗细不一的藤条在扎匠的手中来回穿梭,如乐手在调琴弦,就这样,一件件精巧优美又实用的藤制品出现了,如同凝固的音乐。
    
    打烧饼:一张炉子,一个案板。香喷喷、油光光,有酥有甜又有咸的大烧饼,令人垂涎欲滴。
    
    砖雕工艺:钻子、刨子、锯子,在熟练的匠人手中演绎出复杂的深浅,空心的技艺。
    
    木雕工艺:原本朴拙的木头在木匠的手中变得有生命,人物、花草、虫鱼仿佛在木头上重生,成就了一幅幅文人画卷。
    
    蒲编工艺:一把散发着清香而又有弹性的蒲草,在匠人手中来回穿梭……
    
    磨剪子:在老巷深处,“嚓、嚓、嚓……”,“磨剪子喽,锵菜刀!”
    
    老银匠:火熔是制作华彩金银传统工艺品的最后一道工序。借助一个弯管,用嘴吹气来控制火苗。
    
    捏面人:灵巧的手捏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美好的记忆,美好的童年!
    
    补锅:谁家的锅坏了,拿出来。补锅匠人支起一个小火炉,拉起风箱,化上铁水……片刻间补好的锅,又能重新派上用场了。
    
    油炸馓子:将面捏搓成各种形状,放入油中炸。炸得金黄、美味。
    
    吹糖技艺:经手艺人的手口并用,五颜六色的糖料变成了一个个神奇的小动物。这是一个奇妙的艺术,也是一个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
    
    绱鞋匠:依着一双巧手剪出的纸样,针线来回穿梭。一双双鞋子在等待主人的千里之行。
    
    爆米花:还记得那些年的爆米花吗?一个老头挑着担子,一头放着葫芦状的“炮弹”,另一头放在火炉与风箱。他就是小朋友最欢迎的魔术师。“砰”的一声,白花花的爆米花,香甜了多少人的童年!
    
    篾匠:编个筛子,精巧漂亮;编个凉席,光滑细腻。篾匠的一双巧手,装点了我们的生活。
    
    绞脸:在以前,无论城镇、乡村,妇女很少到理发店理发,主要是靠从事绞脸手艺的一些妇女为她们绞脸,使其脸部光洁,容光焕发。
    
    装裱技艺:国画是三大国粹之一,世人皆赞。可如果没有装裱技艺,其神其骨则无法充分展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