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蒙古马鞍的制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被誉为 “马背上的民族”, 骏马是蒙古族的精神象征,马鞍则是蒙古人的精神摇篮。马鞍的发明,才使蒙古人跃上马背,成就了辉煌的业绩。
    蒙古族制作马鞍历史十分悠久。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那个时候蒙古人的祖先把野马捕捉回来驯养,而后产生了骑马的愿望,在没有工具、工匠的条件下,就把一块皮子披到马背上当做马鞍。经过千百年的锤炼,蒙古马鞍的制作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也成就了一个“马鞍”明星-多伦马鞍。多伦马鞍因产于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而得其名。多伦马鞍因其制作独具特色、做工精致而曾一度闻名草原。清朝开始,多伦马鞍就声明远播。被专称“多伦马鞍子”。多伦马鞍理所当然的扮演了蒙古马鞍“发言人”的角色。2009年多伦马鞍制作技艺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载入史册。
一、多伦马鞍的特点及基本构造
多伦马鞍选材讲究,造型美观,乘坐舒适,结实耐用。它的主要制作工艺是将砍好的四块上好鞍木用胶对接制成木鞍,称之为“四块玉”。所谓“四块玉”,指的是左鞍板、右鞍板前鞍鞒、后鞍鞒。对接好的木鞍前鞍鞒高,后鞍鞒低,木鞍主体长约50厘米,宽约26厘米,初步成型的木鞍经过打磨抛光后叫“白茬鞍”,白茬鞍再经过一番装饰配上捎绳、鞍腰子、马镫、马韂、肚带根儿、马屉等,就成了一副完整的马鞍。
赵师傅1961年进入多伦县民族用品厂拜师学艺,学成后出师。后来工厂解体,赵师傅就在自己家里坎起了马鞍子,这一砍就是五十个年头。说起这些,赵师傅颇有些自豪,因为他一直沿用着数百年传统手工的砍制方法。今天在这里赵师傅就将为我们重新展示一次多伦马鞍的制作过程。
二、砍制鞍板鞍鞒
1 、选材。
选材,是制作木鞍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木鞍的选料一般以桦木为最好。和别的木料相比,桦木做的马鞍既轻便又结实,而且不容易磕破。木材选好以后,一般要在通风的地方放置3-4个月才能够使用,这样做是为了使木头里边得水份都蒸发掉,这样做出来的马鞍才不容易干裂变形。一副木鞍要用四大块木材,两块长方形的木材做两边鞍板,前后鞍鞒可不是一根直的桦木就可以的,一定要选择这种带杈的桦木。
2、砍制前后鞍鞒
说话间,赵师傅已经准备好了跟着自己半辈子的制作工具。这些工具记录着赵师傅与马鞍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也见证着马鞍文化在一代工匠手中的延续和传承。
随着传出来这一声声砍木头的声音,赵师傅用他手里那只锛子告诉我们,此时,砍制前后鞍鞒的工序就算开始了。
    赵师傅先把桦树杈砍出一个大概的轮廓,在砍制的过程中,要注意砍制的力度,尺寸都要掌握好,因为一旦因为力度过大,原料损坏就会无法弥补。在把前鞍桥开衩的部位砍成平缓的马蹄形,由于没有专用的模具和机器,这个全凭师傅们的眼力和经验来完成。然后,用凹锛子砍出需要的弧度,只见锛子握在他的手上,上下舞动,一会的功夫鞍鞒的雏形就砍制好了。 
    
    3、砍制并连接鞍板
接下来的工序就是砍制左右两边的鞍板,他先将精心挑出来的桦木锯成两块同样长约50厘米,厚约7厘米、宽约20厘米的长方形板。将这块长方形板距离一端15厘米的地方向下锯出一条长约7厘米的锯口,在将另外一端20厘米的地方同样锯出长约7厘米的锯口。然后,把这长方形板立直,将锯开的木料砍掉。接下来要砍制的是鞍梁子,就是人坐马鞍上所接触的地方,沿着上面的锯口垂直向下锯出一条深约2厘米的锯口,然后按着这条锯口将多余的木料砍掉。在将左右鞍板需要粘接的部位砍制平整,接下来的工序就是用胶粘接。赵师傅现在熬制的就是骨胶,加入少量水,熬制成水胶,一定要趁热使用,这样粘接效果才有保证。粘接的这道工序非常关键,一旦形状有偏差就会把马背磨坏,用赵师傅的话讲这就是砸了手艺。将熬好的水胶均匀涂抹在需要粘接的部位,把两块鞍板对齐粘接,由于两块鞍板形状还不是很规则,粘好之后需要用手按压一会。然后晾晒四个小时左右,这道工序才算完成。
晾晒完成以后的这两块鞍板,我们还要继续的砍制。继续砍制的目的是为了我们下一步打好基础。为了砍制时能保持两边对称,所以在前挑头左右两边画一条平行线,然后,把粘好的左右鞍板顶部砍制平整,在把左右鞍板的底部砍成圆弧形。接下来,还需要继续砍制鞍板的下面,赵师傅告诉我们,因为这里是和马脊梁接触到的地方,所以一定要砍制平整、光滑,要同马脊梁吻合,这样才不会把马背磨坏。这个地方叫上梁头,上梁头为13厘米,下梁头为10厘米。为了两边对称,将上下梁头之间画一条直线,然后,用木锯沿着画好线的位置将多余的地方锯平,砍下锯掉的木料。接下来,继续砍制整形,这样反反复复的砍制之后,大概的形状就出来了。
4、组装鞍鞒鞍板
鞍鞒和鞍板已经砍制出了大概的形状,那我们接着要做的是组装粘接鞍鞒鞍板,这个工序可是非常考验功力的。因为后鞍鞒需要承受着人们臀部的压力,粘接不牢固就很容易断裂。首先检查鞍鞒鞍板连接部位是否严实,不严实的地方要继续打磨,直到严丝合缝为止。然后把前后鞍鞒与鞍板需要粘接的地方,均匀的刷上水胶,把前后鞍鞒固定粘接在鞍板上,用手压紧,在用铁夹子把鞍板鞍鞒粘接的部位夹住,用木槌敲紧铁夹子,使夹子牢牢卡住鞍鞒和鞍板,和前面一样需要晾晒4个小时。经过粘接之后,木鞍大概的雏形便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5、补漏洞修边角
    赵师傅把固定在鞍鞒鞍板上的铁夹子轻轻取下来,为了更快的砍制出鞍鞒上面的弧度,需要量出劈口与鞍鞒之间的距离,前劈口与鞍鞒之间的距离为19厘米,后鞍鞒与后劈口之间的距离为13厘米。按照尺寸将鞍鞒上面多余的木料锯掉,在将鞍鞒与鞍板接触部位多余的木料锯掉,为了下一步的打磨工作能更方便进行。可这时,赵师傅却拿着水胶过来了,难不成又要粘东西吗?原来啊,做马鞍的桦树是自然生长的,不会长的都那么整齐,所以在粘接完成之后会有小的漏洞,这时候就需要用水胶和树皮来进行修补,树皮也是在砍制木鞍时砍下来的,它正是最好的填补材料。先将水胶刷到树皮上,塞到漏洞中,在用工具把树皮用力的砸进漏洞里。这样就可以充分的把漏洞修补好了,按照同样的方法修补一下其他的漏洞。接下来,还需要继续进行砍制,现在的砍制最主要是把有棱角的地方砍成圆弧形,在砍制前后鞍鞒时,后鞍鞒的弧度要比前鞍鞒的弧度稍大一些,这也是为了人骑乘时更舒服。制作一个木鞍需要反反复复的砍制,这也是一辈一辈的从祖先手里传承下来的技术。接下来,要用这个刮刀把前后鞍鞒劈口的位置刮成平缓的弧度,然后在把木鞍有弧度的地方仔细的刮平整。原来还需要用木锉进行打磨。用木锉把前后鞍鞒劈口的位置打磨光滑。最后再用60目的砂纸再次仔细打磨,到这里,打磨的工序就宣告结束了。 
    
    6 、抹腻子
接下来,把这个腻子粉里对上少量的水,搅拌均匀,把木鞍不平整的位置、和棱角位置均匀的涂上腻子。然后晾晒大约5分钟,再用60目的砂纸打磨光滑。赵师傅说,他做的每一个马鞍都要保证它的质量,假如马鞍没有做好,那后面的皮子就上不好,人骑上去也不会舒服,说这话的时候赵师傅显得很神气。
7、刷油漆
为了更加美观,还要给木鞍刷上油漆。赵师傅不光会砍制木鞍,就连漆匠的刷漆活他也不含糊。赵师傅给这木裸鞍刷上红色的油漆,他说红色代表红红火火。刷完油漆以后,需要晾晒3-4个小时。这样,一副完美的木鞍就大功告成了。
制作裸鞍是个繁杂而辛苦的过程,可赵师傅却很享受这个过程,当他看到木鞍在他手上一点点完成,他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现在赵师傅的制作木鞍就该告一个段落了。要想完成一付完整的马鞍,还需要扎制马鞍的手艺人。正当我们苦于寻找扎制马鞍手艺人的时候,多伦马具博物馆馆长告诉我们,住在离县城不远的“老舅”要来家里做客,而这个“老舅”就是扎制马鞍的好手。
三、扎制马鞍
我们也跟着馆长称呼他为“老舅”, 他人很随和,待我们说明来意后,他就爽快的答应了。
扎马鞍看上去简单,却十分科学,处处闪烁着游牧民族的大智慧,是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统一,科学与审美的结合。
1、固定牛皮
这是扎马鞍子用的牛皮,使用牛皮的特点是耐磨、防潮、最主要的一点是皮源充足。将牛皮蒙到鞍鞒上,再用两个小铁钉将牛皮的两个下端固定住,这样才能使皮子绷紧,“老舅”凭着多年的经验很快就把牛皮整理平整了,接下来用铜条来做鞍鞒的镶边,这叫压条,压条的目的不光是为了美观还可以起到固定牛皮的作用。先把压条压到牛皮上,用小铁钉将中间位置固定。然后用小铁钉按同样的方法把两边的压条都固定在鞍鞒上,一边固定压条一边整理牛皮,在钉钉子的时候,用力要小些,用力过大,会把钉子砸弯。固定好后在把两端多余的压条砸进木头里,这样使压条固定的更结实,也为了防止划伤手指。接下来,用切刀把多余的皮子切掉,要从皮子的一边沿着压条慢慢的切割,以免伤到手指。然后用铁锤轻轻敲打压条,这样会使压条平整。后鞍鞒也按照同样的方法制作。
2、钻孔
接下来的工作很关键,首先,用电钻在两个鞍板前后四个角的位置,按上下排列分别钻两个孔,俗称 “捎绳眼儿”,捎绳是什么呢?顾名思义是用来拴东西的。然后在左右鞍板下梁头的位置左右两边各钻一个小孔,这叫“千斤坠眼儿”是用来拴马肚带的。接下来在鞍板的下梁头中间位置并排钻3个小孔,并把这3个小孔打通,形成长孔,这叫“蹬皮眼儿”,是用来拴马镫的。最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在左右鞍板上梁头的位置左右两边也各钻一个小孔。这个是用来拴鞍腰子的,钻孔的工序已经完成。
    3、拴捎绳
    接下来就到了拴制的环节,首先,要拴制捎绳,捎绳的用途是用来固定马背上的东西,在蒙古族“逐水草而居”还游牧在草原上的时候,这些捎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牧民们所有的生活必须品都要驮在马背上,这捎绳就派上了用场。捎绳也同样是用牛皮做的,为了使牛皮变软,先要经过反复抻拉,老舅他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熟皮子”,这样处理之后的皮子结实耐用,接下来的工序需要两个人共同来完成,一个人在一头拉紧皮子,另外一个人一手拽住皮子,另一只手用切刀将牛皮条切割成需要宽度的牛皮条,注意速度不要太快,太快容易弄断,也容易割伤手臂。切割完成后,就要拴捎绳了,首先在左鞍板前面的两个孔拴上皮绳,所拴的皮绳数量可以自由选择,以能穿过钻孔为标准。将皮绳一端从一个孔上面穿下去,然后在从另外一个孔穿上来,随后将皮绳的两端对齐拉紧,在用锤子把两个孔中间的皮绳砸平。鞍板上剩下的三个位置按照相同的方法操作就可以了。
    
    4、拴马肚带
接下来,需要拴马肚带,马肚带是将皮条一端从马肚子下面穿过栓到另外一端,使马鞍牢牢的固定在马背上。拿一根稍宽的皮绳,皮绳的一端对折,用刀割开一个小口,将皮绳穿过左鞍板下梁头的一个“千斤坠眼儿”,然后将另外一端的皮绳也对折,割开一个小口,在用黄羊角把孔钻大,将另一端的皮绳从这个孔中穿过,然后再将靠下的皮绳对折从另外一端的孔中钻出来,就这样形成了一个绳圈,调整好大小,把皮绳用力拉紧。余下的三个“千斤坠眼儿”也按同样方法操作。
5、安装鞍腰子
接下来的工序是将鞍腰子固定在马鞍上面,鞍腰子也叫坐垫,它的用途是为了骑马的人在骑乘时更加舒服。把鞍腰子上左边的皮绳穿过左鞍板上面的小孔,在将鞍腰子右边的皮绳穿过右鞍板上面的小孔,然后相互系紧,这样就可以把鞍腰子固定在马鞍上了。
6、拴马镫
下面的工序就是拴马镫了,它可是马鞍中的重要部件,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脚踏的马具。在很早以前,蒙古族人的祖先曾经用树杈做成镫子使用,当冶炼金属业发展起来后,才有了金属制的马镫。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骑马人在骑马时可以支撑双脚,能最大限度的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的保护骑马人的安全。首先,需要把挂马镫的皮条对折,把皮条的一端穿进马镫的蹬口,在把对折的皮条从鞍板下梁头中间的镫皮眼儿穿过去,在用夹子将其扣好。另一侧的马镫也按照同样的方法操作。
7、安装马韂马屉
这个叫马韂,也是牛皮制成的,马韂也是马鞍中重要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防止马鞍和马镫碰伤马的身体,同时也防止马身上的汗水毛渍弄脏骑者得衣物。把马韂上面挨紧马鞍的部分剪两个小孔,这样就可以将拴肚带的绳套顺利的穿过马韂。然后找一根较宽的肚带,把肚带系到绳套上。将另一根肚带也按相同的方法系到绳套上。最后将马屉放到马鞍下面,马屉就像是马的衣裳,它可以吸走马背上出的汗水。
随着一副完整的马鞍装到马背上的时候,我们的马鞍便制作完成了。
当我们谈到手艺传承的时候,健谈的老舅突然变得沉默起来,透过他写满沧桑的脸孔,我们知道,他是舍不得这个手艺,他很希望这门手艺不断的传承下去。
多伦马鞍创造了辉煌的鞍马文化,这种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随着这项古老技艺的申遗成功,相信岁月流逝并不会淹没那些古老的传统,一切美好,还会继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