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城隍 三个城隍的会期,皆在农历十月中、下旬,乡人故叫十月会。最迟不得超过冬至节,也叫冬会。老人们有“跟冬会,活受罪,有处吃,没处睡”的口头语,也是述说这个会的实况的考证。 会城隍时要在庙外搭起经棚,把城隍夫妇的神像供奉在棚里,并且要在神案上摆放丰盛的祭品,以示祭祀的隆重。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争先恐后前来烧香祭祀。摆放祭品非常讲究,其内容有: 五牲:牛头、羊头、鸡、兔、鱼(或鸭、鹅、猪头等) 五土:生姜、花生、莲菜、红芋、土豆(或芋头) 五鲜:香蕉、毛桃、菠萝、苹果、鲜葡萄。 五药:百合、人参、山药、党参、枸杞。 五干:桂园、大枣、核桃、葵籽、毛栗子。 五哺:杏哺、桃哺、苹果哺、蜜枣、葡萄干。 五色:红山楂、黄桔子、绿豆糕、白糖、黑糖。 五海:尤鱼、海参、螃蟹、十花菜(或虾)、小活鱼。 五粮:麦面、包谷面、豆面、米面、高梁做的副食品。 五果:用油炸成的副食品(上可写“福禄寿”三字)。 五宝:金马、石山、丝马、竹笔笛、玉枕。 经棚里还要请僧道居士,在棚内焚香,燃烛,敬神,诵经,设坛,搭醮,超渡亡魂,登法台,撒米粥,救济饿鬼。经棚前面,张贴着黄纸榜文,居然以城隍的口气,训饬枉死亡魂的。虽是一项迷信活动,但听其幽扬的笛声,缭绕的声音,鼓声、锣音,使人心旷神怡,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之感! 民间艺术助兴 会城隍时,要在经棚附近搭戏台,唱大戏三至七天。在过去,还有各种民间艺术活动助兴。据老人们回忆,过去会城隍时,各城隍游区的村子,所有念曲子,唱道情,自乐班的人们,也如烧香的群众一样,互期不约而来演唱以助兴。道情、曲子、自乐班被安置于庙前与庙左右的院落、街道中。他们在选择戏曲中很有讲究,在敲、打、拉、弹、吹唱中各显所长,发挥特技,为博得观众的好声,竞相卖力。从开始演唱到半夜以后,只剩下的两三家,或一两家,围观者不散,而演唱的班子,愈要竭力争雄,形成对峙局面的当儿,人们又叫“唱别嘈咧”,唱戏的,伴奏的,无不鼓劲,场面愈显得生动、激烈、活泼,十分好看,观众也竞相捧场。欢迎的叫好声、掌声也更热烈!唱到天明,犹不肯休,直到吃早饭时,社首老人硬请吃饭,才同时停止。甚至吃罢早饭又唱起来。最后散场时,互相夸扬,互相敬酒,欢欢喜喜同桌吃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