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岱山民间祭祀习俗(十二)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岱山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请龙求雨
    旧时,岱山群岛在夏秋季节常遇害干旱,饮用水和农作物受到严重影响,凭当时的条件,百姓们感到无可奈何,只得在非常炎热中掘井、挖河。尽管如此,然而在那种情况下,还是解决不了问题,那只好请求司雨的龙了。那时能求龙之处较多,据《康熙定海县志》、《民国岱山镇志》、《舟山民俗大观》、《舟山海洋龙文化》等记述,其中有名气的岱山龙潭、长涂岛高鳌山龙潭、朐(衢)山岛凉帽山龙王宫、泥峙村的燕窝山龙王宫、西沙角龙王宫、南峰山嘴、岱东后沙洋、岱西青黑山等地。
    求龙赐雨的祭祠仪式非常隆重。
    传统做法应由当地族长主持,召集村民,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扎好稻草龙像和青竹棒纸幡,聘请道士或和尚司仪,配齐祭具和供品及投入龙潭的祭品,然后由专人执青龙竹纸幡引路,族长率领求雨队伍,在敲锣打鼓声中前进目的地。
    潭前供祭形式:点香插烛,供上龙神祃,接供“三牲”于桌上,往后排供荤、素菜各五碗,五碗饭、六杯酒、三杯茶。
    族长等朝拜后,司仪开始,如道士司仪,站于供桌前,一手执拂尘,一手拿铜铃,口念相关咒语;如和尚司仪,手敲木鱼,口诵佛经。祈祝神龙赐雨,为百姓解忧造福。
    是时,司仪者命求雨者纷纷向龙潭投入糯米团,红枣、双仁糕、芝蔴、花生糖等食品,投食完毕,派员到潭中捕捉鱼、虾、鳗类中的一种,作为龙的替身,盛于盂中,放于另一桌上(称“龙亭”)。就此供祭结束,焚烧香、祃,撮取各类供品少许,放入大酒杯中,抛向天空,同时再次由司仪者祈求。一切完毕后,按原队形返回,继续供奉“龙亭”上的替身,待雨水下透后才把龙的替身,以稍简的形式送回龙潭。当时的岱山本岛外南峰山嘴,因求雨较为灵验,从此将那里称呼“求龙山嘴”。
    另外一种求龙赐雨的方式是:由当地族长带头,将当地或附近的龙王菩萨,抬到稍大的龙王宫集中一起供祭(祭品与他神类似),然后再去龙潭中捉鱼类,捉上鳗鱼最好,认为会下大雨;捉上其它鱼,只会下小雨。如果没有下雨,那么将请到的龙王们暴晒于烈日下,俗称“烤龙王”,目的是让他们也体会烈日的可畏,迫使其尽快赐雨,解除灾难。
    后种方式,要遭渔民和盐民的反对,原因是渔民要依赖于海中龙王,盐民是最怕下雨,故有渔、盐民结伴上告衙门定达之事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