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珍珠娘娘朝拜民俗活动之源远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华龙潮汕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导语:珍珠娘娘俗语也叫妈祖,不过跟天后圣母的妈祖称呼不同,珍珠娘娘只有在潮汕地区才被称呼为妈祖,事实上很多女神都被称呼为“妈”或者“妈祖”,一般家里小孩有什么事都会拜珍珠娘娘,据说是专管小孩的一位神明,所以每一家庙和宫都会顺带供奉珍珠娘娘,在潮汕地区是很普遍的神明。 
    
    珍珠娘娘庙
    正月十七朝拜"凤岗珍珠娘娘"庆典活动是达濠地区乃至粤东地区较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凤岗妈"是俗称,名曰"珍珠娘娘",由于灵显,每年正月十七除村人朝拜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外地善男信女前来朝,自古有"凤岗妈向外客"的俗语。"正月十七朝拜庆典"是始自何时呢?据村中老人传说,各说不一,一说自古便有;二说是明清期间;三说是清未,但种说法至今都未能得到考实,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至今还是个谜?据说,旧社会正月十七的朝拜活动不象现在这样,每逢正月十七的朝拜活动由永思和报本两个祠堂分别轮流举办,一个祠堂二年轮得一次神位香炉,各自把"珍珠娘娘"请到各自的祠堂的朝拜。战乱与文革时期曾中断,文革结束后,"凤岗妈"的朝拜活动才得以恢复,并且打破上、下祠堂分开举办的传统,统一在现"珍珠娘娘庙"举办。每年的朝拜者都是成千上万,神明有求必应(这话有点迷信),外地人都慕名而来,在新时代新的宗教、民俗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凤岗妈"朝拜活动已成为一项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珍珠娘娘朝拜活动的特色.
    "珍珠娘娘庙"座落在凤岗山腰北侧,面朝濠江(古庙建于何时资料没有记载),四方树林环绕,前有一水池,左右各有一眼井,风水清秀,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正月十七"凤岗妈"朝拜活动之所以能引来成千上万的相男信女,其中也有其特色起作用。
    1、活桌席:在朝拜活动中,在"珍珠娘娘"神位前供有一席丰盛多样的供品,这种场面在潮汕其它地方的迷信活动中并不罕见,独特的是"凤岗妈"朝拜活动的供席上就摆有几只活鸡、活鸭、活鹅。这些在众人的围观与连天轰隆的炮竹声下不生惧色的家伙,还悠哉游哉地闲步于桌席之上。有人会问这些活鸡、活鸭、活鹅有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又有什么作用?他们都是普通家庭饲养的,只是在上席之前经珍珠娘娘"点化"一番,朝拜活动结束后返还他们的饲养主,他们在桌席上不只是摆设,他们主要的使命是为"珍娘娘"当卫生检验员,供席上有上百式供品,他们会在供席中走来走去,当发现不干净的供品时就会把它翻掉。村中有规矩,朝拜活动结束后,不被翻倒的供品会按户分到村中各家各户去,以吃平安!被活鸡、鸭掀过的供品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现象,有一次饼食中发现了一支秀花针,一次"基板"(这一种饼食)中留有头发等。怎么这么玄?就这么玄!
    2、 连天炮:在政府未禁放烟花炮竹之前,正月十七凤岗的炮竹声是连天不断的,如果你在现场呆一两个小时便知其特色,许多朝拜者多有供拜炮竹的习惯,为图个好兆头--红红火火,在朝拜时供奉上一大串炮竹,在点炮石的炮架上看看自己的炮竹打得响不响?打得连续不连?这样下来,整天的炮竹都响个不停,叹为壮观!可惜!现在已没有当日的丰采了!
    3、 酥糖塔:朝拜活动的桌席上还供有酥糖塔,酥糖塔由酥糖筑成,形状成塔酥糖塔多是由村众集体、"会"(民间小集体)、外来单位喜心定做的,以前在"会"之间存在竞赛之风,每年都彼此竞比谁的酥糖塔高大,酥糖塔曾一度发展到5、6米之高,由于场地与高度的限制,后来酥糖塔的竞赛之风才被约束。这也是潮汕地区所罕见。
    4、 头支香:所谓"头支香"就是正月十七正日吉时,凤岗村众供奉一支大香后的第一支香,传说由于"头支香"能给插香者带来好运,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人争插"头支香",以求新年有好运气。理事会在插村众大香时都要实行禁备,当村众大香供奉仪式一毕,争"头支香"的人群就会蜂拥而挤,场面叹为观止。
    5、 挤石门:去过朝拜的人一定会记得在进入朝拜场地须在人潮中挤过一道石门,这石门是由两块天然的大石夹在一起形成,石门只容两人同时经过,正月十七"凤岗妈"朝拜活动成千上万的人都从这道门挤身而过。关于这个石门村中有许多传说。左边一石名为"龟石";右边一石名为"蟹石",都是由于形似龟蟹而得名,龟被誉为长寿的象征;蟹被誉为健康的象征,所以这个石门就有了福寿的喻意。
    "凤岗妈"朝拜活动还有许多传说与内容,如:求丁仔、拜大红壳桃等等,由于笔者材料收集能力有限只能笔致于此,以上内容多从凤岗村众老人品口中所得,如有笔漏之处请神明见谅、看官见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