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秦绣起源于陕西省汉族民间古老的绣种纳纱绣和穿罗绣而形成的当代刺绣艺术。上世纪70年代,西安市的工艺美术工作者,对流传民间的陕西省古老绣种纳纱绣和穿罗绣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出新绣种秦绣。 走进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大型真丝壁挂《唐乐舞》格外引人注目,这件纯手工绣制的艺术品,具有浓郁的陕西文化特色,画面精美流畅,人物栩栩如生,唐代乐人跳动的舞姿给人以充分的视觉享受,让人不由得要去追溯其创作者——“秦绣”艺术。 秦绣 地处黄土高原的陕西省,是中华民族文化产生的摇篮,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中华先民纺织刺绣的历史代表了文明的程度,5000年前,据传汉族祖先黄帝的妻子嫘祖已开始教导人们养蚕、缫丝、织锦。到了尧舜禹时期,人们开始在华贵服饰上刺绣五彩图案,籍此区别职务高低,这服饰图案传统影响中国几千年。汉以后,我国绣品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经唐、宋、元、明、清历代,不仅宫廷绣品日益精细,民间刺绣也是越做越好,按地方划分出现了苏、粤、湘、蜀四大名绣及各具风格的地方绣品。历史上比现过的战国时期的楚绣、汉代的吉语锦、唐代的联球纹锦、宋代的领先达晕锦、宋代的书画缂丝、明代补子等等,都有名品传世。 陕西史称“秦国”,秦人在中国历史上创出了许多奇迹,如著名的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秦人和秦文化发祥的黄土地,滋养出后来的中华文化。秦人最为骄傲的是唐朝,长安城(今西安附近)是中历史上最为强大的“盛唐”首都。唐代的各种经济均十分发达,织绣工艺也不例外,其分工细致,民间织绣几乎遍及全国,产量巨大。那时期,往来各地叮作响的驼队,在长安城集中,驼着精美的丝绸和绣品,沿着“丝绸之路”,将东西方文化往来传播。 秦绣 提到绣品,人们对“四大名绣”已耳熟能详。苏绣精细雅洁、针法灵活多样,绣工细致,形象传神;粤绣色彩明艳强烈,其金线富丽堂皇;蜀绣的民间色彩淳朴自然,厚重工整,鲤鱼、芙蓉为传统绣品;绣至清代形成体系,形象真实生动,富于写实。此外,专供清代皇宫需求产生的京绣,绣工精巧,以佩饰小件荷包、扇袋、镜袋闻名,山东鲁绣、河南汴绣、浙江瓯绣、贵州苗绣等,也都是著名的绣品。历史上有过13个王朝在此建都的陕西,在织绣方面也独树一帜。 陕西姑娘爱绣花,且比着绣。在漫长的小农经济时期,绣花是农村妇女的必修艺能,所谓的“女工”母女相传。“纳纱绣”是陕西传统的民间刺绣。在陕南、关中广为流传。直到今天,民间刺绣的巧手姑娘、媳妇还喜欢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绣花。花枕、信插、裹肚、荷包,以及布软雕、布拼、布刺绣等品种多样,色彩鲜艳,题材涉猎广泛,形象朴拙可爱,抒发了农村女性对淳朴生活的热爱和情感的寄托。 秦绣 秦绣起源于陕西省民间古老的绣种“纳纱绣”和“穿罗绣”,是陕西省当代刺绣艺术,首创者是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漪湲。秦绣以其产地独有的历史和革命传统为题材,在充分吸收光伽民间刺绣基础上创立,是继四大名绣和众多地方绣品后的又一朵绣苑奇葩。 上世纪70年代,西安市的工艺美术工作者,对流传民间的陕西省古老绣种“纳纱绣”和“穿罗绣”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出新绣种一一秦绣。时年30岁出头的张漪湲女士是最早的研制者之一,秦绣第一幅作品《夫妻识字》壁挂即出自张漪湲之手。从此以后,秦绣艺术在陕西成长,发扬光大。 秦绣 秦绣不同于传统刺绣的长针掺线,它是在真丝纱络上用真丝线依照经纬网眼施针,一孔一针或几孔一针。由于针的走向不同,使图案花纹,画面变幻多端,花中套花。针法的不同还使得绣线产生不同反光,同一色线形成不同的色彩效果,彰显出真丝线材质的缤纷美感。秦绣作品中,小花纹的微妙变化与大块面色彩经常对比运用,此时画面生出层次和立体感,增加了整幅绣品格调的瑰丽典雅。秦绣的另一特点是:设计稿从属于针法,设计为制作服务。刺绣不是换了材料的绘画或照片,绣品的图案以针法显示深浅、远近、虚实的效果,就使秦绣具有了不同于绘画、照片的时空趣味和装饰韵味。 秦绣在制作时要严格依网格施针,针法细密、严谨,多绣或少绣一格都无法将纹样继续绣下去,是纯手工精制的高档工艺品。但与精细的苏绣、蜀绣相比秦绣还是比较粗犷的。秦绣色彩多采用块面对比,古朴典雅,鲜活艳丽,具有黄土高原那种粗犷、豪放、凝重的艺术风格和装饰情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