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二胡演奏艺术的一代宗师——刘天华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江南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引语:刘天华少年时勤奋好学,凭坚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会了二胡、琵琶、小提琴、钢琴等中外乐器的演奏方法并应用自如,且不断改革创新,一生创作了大批二胡独奏曲和琵琶独奏曲。
    
    二胡演奏
    1930年冬,北平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参加演出的有世界四大小提琴手,中国的国乐家也应邀演出。只见一个年轻人走上台,用二胡演奏了《病中吟》等乐曲,当演奏终止时,场内顿时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声,久久不能平静。西方人士为之倾倒:“没有这位先生,将不知中国还有音乐”!这个年轻人就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现代民族音乐的奠基人刘天华。而今年是他诞生120周年!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寿椿,无锡江阴澄江镇人,1895年出生在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勤奋好学,凭坚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会了二胡、琵琶、小提琴、钢琴等中外乐器的演奏方法并应用自如,且不断改革创新,一生创作了大批二胡独奏曲和琵琶独奏曲,是他第一次把二胡等民族乐器正式纳入高等音乐专业课程,创建了一个中国现代音乐史上新的二胡演奏学派,被国内外音乐界誉为二胡演奏艺术的“一代宗师”。
    痴迷国乐
    刘天华自小受家乡民间音乐的熏陶,经常随兄长刘半农去离家不远的文庙等地看佛事、道场,那有着独特韵律的江南丝竹,常使幼小的天华痴迷。一次他为了听乐师奏乐,人小看不清,就爬上竹梯,看得入了神竟从梯子上摔下来。过后,他花两角钱买了一把纸筒二胡拉着玩,父亲见后大怒,夺过去甩地踩碎,还训斥他喜欢这种“叫花子”拉的东西没出息。尽管被训,但音乐的种子已深深地植根于他幼小的心灵中。
    1909年,刘天华考入省立常州中学,参加了学校军乐队,学习西洋铜管乐器。1912年,随哥到上海,进沪西开明剧社当演奏员,使他接触到崭新的西洋乐器,这段时间他如饥似渴学音乐理论,还学了钢琴和小提琴。在剧社一年多,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的热爱,从此选定音乐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同时,他对中西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认为,西洋音乐虽有它的妙处,却不如国乐那样亲切易懂,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的存身之本;但眼见国乐地位低下,少人重视和提倡,遂萌发了改进国乐的志向。
    1914年,开明剧社停办,他失业返回江阴,到江阴东乡华澄小学任音乐老师。不久,父病逝又失业,他承受丧父、失业的痛苦,贫病交加,心境恶劣,便购来一把二胡,整天拉个不停,创作出了他第一首二胡独奏曲《病中吟》的旋律初稿。这曲子表达了他当时的不得志和内心的抱负。这年秋,他的才能得到母校常州中学童伯章校长的赏识,聘他为音乐老师,尽管薪水不高,但毕竟有了稳定工作,从此他更加勤奋,为母校建立了一支军乐队和一个丝竹合奏团,并成为训练有素、演技较高的乐队,常常应邀去省里参加演奏活动,名噪一时。在教学之余,他悉心钻研民间音乐,遍访江南民间艺人,向周少梅等学二胡、琵琶;利用暑假赴河南学习古琴,还在江阴组织国乐研究会。这一时期,他的二胡、琵琶演奏技艺提高很快,又创作了《月夜》《空山鸟语》两首二胡独奏曲,成为江南国乐新声的高手。
    1922年,他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之聘,任音乐传习所琵琶教师,同时到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和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等高校兼课,教授琵琶、二胡和小提琴。
    改革国乐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学术界对音乐的认识曾出现两种极端:一部分推崇西乐,轻视国乐,拜倒在西方音乐之下;另一部分则拒绝吸收西洋音乐的长处,主张复兴“雅乐”,以为这才是中国音乐的“国粹”。刘天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既不赞成“全盘西化”,也不赞同“完全复古。”他选择了“折中”:吸收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西洋理论及技术,来改进国乐。他说:“一国文化断然不是抄袭别人的皮毛就可以算数的,也不是死守老法、固执己见就可算数的”。必须一面采取本国固有精粹、一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中西的调和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到进步。国乐在今日犹如沙里淘金,淘炼出来才有用;改进国乐是艺术界的大事,必须联络全国同志,打消门户之见,合力工作,以救国乐残生。
    在他的努力下,“国乐改进社”终于成立了,尽管困难重重,但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他十分高兴。为了从西洋音乐中吸取营养,借鉴西乐长处来改进国乐,他决心攻研乐器中最难之一的小提琴,师从俄籍小提琴教授、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帝俄时代音乐院院长——托诺夫,到他逝世的十年间,以坚强的毅力勤学苦练。开始,托诺夫对刘天华不以为然,甚至对他先前学的小提琴基础十分不满,后来实践证明这位年龄最大、有音乐教授头衔的学生并不简单,最后成了最优秀的学生。在改进国乐的过程中,他深感中国传统乐器的不足,就首先从二胡、琵琶着手改革。对情有独钟的二胡,刘天华认为,二胡当然不算一件最完美的乐器,但也不如鄙视它的人想象的那样。在音乐奇荒的中国而又适民穷财尽,不论哪种乐器,只要能给人稍许精神安慰,都是可爱的。如吃饭,能吃大菜固然好,不然窝窝头也可果腹;如行路,穿皮鞋固然好,如沒有,草鞋也一样可以走。在今日的中国,或许窝窝头与草鞋的用处比大菜、皮鞋还大。他呼吁,要顾及一般民众。他借鉴小提琴弓的优点,把二胡的拉弓改造成可调式;把仅限于使音乐翻高一均或二均的简单三把演奏法,发展到七把,达到其把位的极限,从而发展、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使不登大雅之堂的二胡一跃为独奏乐器,成为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主要民族乐器之一。随后刘天华又改革琵琶,他给琵琶加装了半音品位,由四相十品改成六相十八品半,使传统悠久、流行民间的琵琶成为世界通用的十二平均律乐器。他借鉴西乐改进国乐的思想还贯穿于他创作的乐曲中。他生前创作的《病中吟》《空山鸟语》《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等10首二胡独奏曲和47首二胡练习曲,《改进操》《歌舞引》《虚籁》等三首琵琶曲,首首精彩,新颖独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病中吟》、《空山鸟语》、《良宵》三首,在1993年获“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1932年的5月31日,他到北京天桥搜集锣鼓经,不幸染上猩红热,医治无效,于一周后逝世,享年37岁。临终前,他夫人殷尚真对悲痛欲绝中的子女说:“你们不要哭,你们的爸爸只要放他常拉的二胡曲及小提琴曲给他听。”刘天华为民族音乐而生,又为民族音乐而死。他的学生、台湾张研田先生这样评价:“从中国音乐演进史的角度看他的功劳,是和柴
    可夫斯基和贝多芬等量齐观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