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乐歌舞是华夏宴饮文明的骄傲,鸣响的钟謦、悠扬的丝竹,舞动的霓裳,那是华夏礼仪之邦独有的气象。宴乐歌舞的最高形式就是雅乐正声,那是始自周代的服务皇家贵族的国家级乐舞。宴乐歌舞在华夏宴饮生活中极为普遍,即使在士族的燕礼和乡饮酒礼这样等级不高的宴饮中都是重要的宴饮环节。在乡饮酒“乐宾”环节中,“升歌”奏《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笙奏”之曲为《南陔》、《白华》和《华黍》。“间歌”则以《鱼丽》-《由庚》、《南有嘉鱼》-《崇丘》、《南山有台》-《由仪》相和。《关雎》《葛覃》《卷耳》《雀巢》《采蘩》《采蘋》“合乐”之后,正式的礼乐才告结束。 不仅古代贵族宴饮时的舞蹈丰富华美,士族宴饮时且歌且舞也是常态。酒筵歌舞约有两种,或观赏,或参与。唐诗描写其盛行之状云,“歌酒家家花处处”“纷纷醉舞踏衣裳” 。古时华夏男子常佩剑,宴饮至酒酣之时拔剑起而歌舞,亦非常流行。 更古老的是宴饮时的属舞,又叫以舞相属。秦汉时期酒和舞蹈是士大夫阶层中最重要的礼仪社交内容。酒席宴上“以舞相属”,表示宾客互相敬重友好,并且含有沟通情谊的意思。“以舞相属”的一般程序是:酒席宴中主人(也可以是宾客)起身先舞,跳至客人面前,以礼相邀,这时客人必须起身以舞回报主人的盛情。如果拒不起立,或起而不舞,舞而不旋,都算是失礼和不敬。因此在历史上就有实因政治观点不同,志向意趣不投,从而借“以舞相属”,礼仪失度引发和激化矛盾的事例。东汉大文学家蔡邕因为瞧不起宦官,在太守王智为其举行的饯行宴会上拒不起舞回报,因此得罪了宦官,被宦官在皇帝面前诬告他“谤讪朝廷”,害得蔡邕流浪江湖十多年。三国时曹魏设宴,张盘以舞属于陶谦,陶谦不予理睬,张盘强拉陶谦起舞,陶谦舞而不旋,因此激化了二人之间的矛盾,致使陶谦弃官而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