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汉代绿釉仓(见图),色泽纯厚明亮,造型稚拙可爱,有着汉文化特有的浑朴与拙趣。谷仓顶部的盖子像是农人的斗笠。仓身上有丝弦般的纹路。最可爱的是仓足,是熊掌的造型。令人联想起严寒季节里猫冬的小兽,一只可爱的熊,它屯满足够的食物,可以守护着自己的小粮库安然地冬眠了。古代的工匠们,其实也很萌的。 关于仓。《释名》曰:“仓,藏也,藏谷物也。”作为贮存和保护粮食的主要器具,谷仓是古代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所在。古时有定制,因为重视民食。谷仓大小的标准又各有窍门,总体上以节省方便为准则。在两千年前的汉代,“文景之治”主张以德化民,奖励农业耕作,农民空前富足,国家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在这样繁荣的经济基础之上,汉代陶俑艺术大放异彩,其中,绿釉陶器是那浓重的一笔。 绿釉陶器,以铜为着色原料,以铅化合物为助熔剂,入炉经过700℃左右的温度烧制而成。汉代的铅釉陶器呈现出翡翠般的苍绿,古朴而生趣盎然,不仅在生活中受到人们欢迎,在人死之后也流行将其当作随葬品。加之时代风气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仿现实生活所用器具为模型的陶器备受青睐并成为必需品,最终促进了两汉时期绿釉陶器的大批量生产。 一眼望尽千年。仓底居然有遗存的谷物,千年之前的粮食。谷子已经碳化,银灰色的壳像是小小的虫卵,轻轻一捻,成了粉末。岁月让很多人和故事变成了灰成了谜,而仓还在。古意盎然的绿,在寒冬里散发出稠浓的春意,究竟经过了多少个春天呢,仓不语。 仓与廪常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廪是仓的别名,有屋顶的仓叫廪,无顶的仓,称为庾。《管子》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文明建立在岁月殷实的基础之上。当一个社会中所有角落里的人都不再为填饱肚子而犯愁的时候,百姓的尊严和自信得以安放,礼节遂成为自然而然的可能。谷仓隐喻的不仅是对生活的希望,更有对文明的期待与向往。 过年的时候,家家挂门笺贴春联,谷仓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载体。从周代开始称呼的“年”,原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本为谷物成熟之意,甲骨文中的年字就是果实丰收的形象,金文中的年字也是谷穗成熟的样子。因此,在谷仓的春联上,人们最常写下四个字:五谷丰登。稻、黍、稷、麦、菽,千百年来人们赖以生存的这些五谷杂粮,贮存在谷仓里,当仓满囤肥,闲下来的农人们终可以在岁末的光景里闲闲话着丰年,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场景更令人向往呢?一只小小的绿釉仓,承载的是一个农耕民族绵延千年的最朴素的梦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