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篇 负能量和虚能量的海洋 一、引力势场负能量的转换 伽理略在比萨斜塔上右手抓着铅球,当松手让铅球自由下落时,初速为零的铅球的速度不断增加,测试证明是匀加速运动,G=9.8米/秒2 铅球的速度为什么能够不断增加呢? 答曰:是因为引力势场中储藏的负能量不断地供应给铅球,或者说,铅球通过自由落体运动将引力势场中储藏的负能量转换为动能。 铅球的速度为什么会均匀增加(即匀加速运动)呢? 答曰:因为引力势场将负能量均匀地供给铅球,所以,铅球获得的加速度是恒定的。这就是重力加速度G=9.8米/秒2 的由来(注:此值仅在地球表面正确)。 伽理略在比萨斜塔的实验可用数学公式表述以下: 设质量m的铅球在高处A点静止,A点的高度为H1 ;地面B点的高度为H2 ,H1 > H2 ;铅球在A点是静止的,初速为0,所以其动能为0,引力势能则不为0,表示为: W1 = 0 (9—1) U1 = m G H1 (9—2) 当铅球由A点自由下落到地面的B点时,铅球的速度为V ,动能和引力势能为: W2 = m V2 /2 (9—3) U2 = m G H2 (9—4) 铅球动能的改变 △W = W2 - W1 = mV2 /2 (9—5) 铅球引力势能的改变为 △U = U2–U1= m G(H2-H1)= - m G·△H (9—6) 上述简单的例子能够表明: 1、铅球动能的改变,如(9—5)式,△W为正值;铅球引力势能的改变,如(9—6)式,△U则是负值。 2、△W和△U的区别是,△W是运动的、可见的、正的能量;△U是静止的、隐藏的、负的能量。 3、动能△W等于引力势场给出的负能量△U,于是有: △W +△U = 0 (9—7) 以上就是铅球通过自由落体运动将引力势场中储藏的负能量转换为动能的简单道理。 二、负能量的海洋 上述铅球自由落体运动的简单例子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引力势场是一个储藏负能量的场,还告诉我们,引力势场中储藏的负能是怎样量转换为动能的。 人类世世代代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注意到太阳的热能给人类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正的、可见的能量。但是,却很少注意到地球的引力势场储藏着丰富的负能量、太阳的引力势场储藏着更加丰富的负能量、而银核及整个银河系的引力势场,则储藏着更加、更加丰富的负能量。事实上,我们人类世世代代都是生活在负能量的海洋之中。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借助飞碟,把宇宙负能量转化为宇宙排斥而进行不带燃料的宇宙飞行的可能。 三、虚能量的海洋 所有的物质形态都被包容在宇宙的自由真空之中,而自由真空中充满着W场、W波、虚能量等等。所以,能够肯定地说,人类不仅世世代代生活在负能量的海洋之中,也世世代代生活在虚能量的海洋之中,负能量、虚能量没有丝毫可畏惧的。 前面的文章曾提到,在物理的实际演算中,虚数和复数倒是时不时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数学手段,但不会赋予它物理意义。或者认为那得到的、所谓的数学结果,不过似镜花水月般虚幻不实,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将它舍弃了。 现在,愚者的头脑中,经常闪过这样的念头:这些虚数和复数的处理真的是毫无道理吗?从这些处理是否可以猜想,物理世界的某些现实、或实验事实,也许恰恰是从虚形态处折返过来的结果呢?对虚形态的探讨已经确确实实地摆在21世纪物理学家们的面前。 第217篇 简短的小结 关于虚能量、负能量的一组文章到此为止了。我们以道家哲学角度对这一众说纷纭的问题作了一次梳理,从中得到了一些新的见解,虽然不一定正确,但相信会有所启发,是可供参考的。 人们过去比较重视可见的、做功的、正的能量。对隐藏的、暂时不做功的、负的能量关注得比较少。通过这一组文章的讨论可以看到,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不仅正能量(热能、光能、风能、水能、电能、电磁能、等等)普遍存在着,负能量(引力场负能量、等等)和虚能量也普遍存在着。 我们应该认识到,负能量、虚能量也象正能量一样,一直存在于人类的周围,世世代代相处,平平凡凡相对,是日常生活的事实上的一部分,并无丝毫神秘或可畏之处。 在物理学家的研究中也是这样的,他们比较重视对正能量的研究,对负能量、虚能量关注得很少。不过,在21世纪的今天,有必要加强对负能量和虚能量的研究了。 在研究负能量和虚能量的过程中,因为是新的领域,自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假说或理论,但不管是什么理论,我们认为,都应当遵循如下的原则,那就是: 说理有根据,推理有逻辑,成理有自冾,证理有事实。先建物理模型,再建数学模型。 愿中国人的新理论能够站得住。 至于,天文观测发现的、在遥远深空的所谓“暗物质”、“暗能量”,如果现在就看成是负能量或虚能量的话,我们认为是不恰当的,因为证据严重不足。若暂时当作未知物质或未知能量则是比较合适的。假以时日,待研究逐步深入之后,再作道理为妥。 (转载自张天健_560的博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