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太原社火(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中华五千年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铁架上,稍次者则分列较低的两侧。一般的铁棍高度为四米,抬起行走时达五米,但是,高而不危,表演者只有站的高,才能被远处的观众看见。
    在铁棍上进行表演的,多为十一二岁左右、眉清目秀、胆大心细的女孩子。她们分别扮饰古装传统戏剧中的巾帼英雄人物,较常见的有“穆桂英”、“白娘子”、“何仙姑”等等。早些年,铁棍上表演的也有一些十多岁的男孩子。他们分别扮演“老寿星”、“孙悟空”,动作较女孩子大胆而滑稽,诙谐活泼的表演,经常引得观众捧腹大笑。
    铁棍的表演者虽在高高的棍架上,出尽风头,但是高超的民间艺术家们并不是她们,而是在下面抬棍架和棍底的抬杆人。一般来说,每架铁棍有八个人抬着前进,这八个人都是棍艺高超的中青年后生。他们身穿一色传统的服装,红布裹头,或白羊皮手巾罩头,腰系腰带,前结蝴蝶结、马蜂翅。行进时舞步缓行,闪动腰际,使长长的丈八余的抬杆上下漂浮晃动,左摇右摆。根架上的演员们便随着抬杆的漂浮摇动,翩翩起舞。棍上棍下,节奏一致,抑扬顿挫,如行云流水,地方习俗浓郁,表演气势非凡,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的享受,成为年节闹红火中,人人爱看的民间艺术表演。
    说到背棍和担棍,乃是一种形式类似的棍式表演。
    背棍,一般由两人表演。下面的男子汉肩背一种专制的三角形铁架,铁架下扎于腰,中搁于肩,上部为一个铁插座。上面的表演者,亦为八九岁的灵巧女孩。她站在三角铁架上的插座脚蹬上,三角架最上端的铁卡子卡其腰间。插座、铁卡和脚蹬,全用化妆的戏装包裹于里。一俟表演开始,背棍的青年后生,两腿略打弯,前后左右舞步前进,上面的女演员按下面的男演员所走的舞步,稍动腰际,轻甩两臂,手中的红绸缓缓,随着舞姿飘洒前后上下之间。
    担棍,与背棍大体相似,难度却要大一些。它由三人进行表演,下面一人与背棍同,上面两人,一肩一人,故名“担棍”。其绑扎法除比背棍多一个三角铁架,多加一位表演者外,其它一如背棍。
    背棍和担棍,往往是同一队表演,这是一种当地的习俗。这种表演队伍,一般为十人或二十人不等。他们按照既定的鼓点和步点在锣鼓喧天的伴奏下,或前或后,或左或右,穿插于人群中,奔走于乡间村舍,颇受当地人的欢迎。
       至于划棍,多为棍式表演队伍的开路先锋。所谓划棍,乃是杠杆原理古老的应用。它由四个后生作为支点,抬起一根两丈余长的大抬杆,抬杆最末的下端,捆绑一块重物,抬杆最顶端为一个扎制的仙鹤、或龙、或凤,上面有三角铁架,铁架上用白布将一胆大的八九岁男孩坐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