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是浙江省主要剧种,俗称金华戏,流行于浙江金华、丽水、台州地区和杭州的建德、淳安、桐庐及赣东北一带,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定名为婺剧。 婺剧是一个多声腔剧种,拥有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有悠久的历史。唱腔古朴豪放、激昂悲壮;感情沉郁。其高腔被认为是明代义乌腔和四平腔的遗音。婺剧中的高腔有西安、西吴、侯阳三种。婺剧中的昆腔是南昆流传在金华的一个支派,称金华昆腔或“草昆”。婺剧中的乱弹,亦称浦江乱弹,由安徽太平(今当涂一带)和旌阳(今旌德)经天目溪流入浦江等地,现安徽已失传,唱腔以[二凡]和[三五七]为主,[芦花调]和[拨子]也常采用。婺剧中的徽戏,主要从皖南经新安江流入,今在安徽因受京剧倒流影响,已近失传,而婺剧中的徽戏,却较完整地保存了原貌。它的唱可分为“徽乱”和“皮黄”两类。婺剧班社因其兼唱的声腔不同,分为三合班(兼唱高、昆、乱)、两合半班(兼唱昆、乱、徽戏,而无高腔)、乱弹班(以乱弹为主,兼唱少数徽戏)、徽班(以徽戏为主,兼唱滩簧、时调等小戏)。 婺剧的表演粗犷健康,朴实泼辣,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由于过去服装原无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耍牙、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 婺剧的角色行当分老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净)、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第三位花旦)、杂(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共十五行。 婺剧的名演员有江和义、徐东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徐锡贵、王金龙、叶阿苟、郑兰香、葛素云、吴光煜等,近年来的陈美兰、张建敏等曾荣获梅花奖。 婺剧剧目有:《黄金印》、《孙膑与庞娟》、《三请梨花》、《断桥》、《西施泪》和现代戏《桃子风波》等,新编历史剧《昆仑女》荣获文华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