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庆,生于1938年,河北安国人。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擅长书法及书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学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副院长、中国书协研究部负责人、编审。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展并收入多种大型作品集。曾获全国第四、五届书展和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展大奖。组织多次全国性及国际性重大学术会议,并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书法史及书法理论研究,有《汉字与书法》等著作行世。撰有《篆隶小史》、《汉字与书法》等多篇书学论文。参与编纂或撰述《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外国文学卷、戏曲曲艺卷、美术卷,《中国书法篆刻鉴赏辞典》等。曾在中国美术馆及常州、遵义、厦门等地举办书展;应邀在日本、韩国、法国、德国等地讲学。 张先生如今已经桃李满天下,苗培红、李有来、王学岭等人都曾经受过他的指导和培养。 张荣庆是一位中国书法界受人尊敬的长者,也是一位学者型书法家,近日记者于张荣庆先生家中采访了他。 记者:张老师,请您谈谈您学习书法的历程好吗? 张荣庆:说起来,我学习书法也是属于半路出家。1964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系,到北京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79年调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文艺部编辑。1984年转中国书法家协会,初任《中国书法》杂志编辑,后任中国书协研究部副编审。一开始在书法方面我写楷书,后来临摹“二王”的行草书。学习古人的技法,逐步的积累经验,就这样一步步地向书法专业转变。1989年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 记者:张老师,您曾经被评为北京家庭藏书之星,大家都知道您博览群书,在您的书法作品里是怎么体现的? 张荣庆:练字一般情况下就是临帖,但是书法,我体会还不单纯是练字。练字那只是技巧。另外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所谓学识修养。学识修养靠什么?就是要多看书,多看有关的书,跟书法有关的。实际上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传统文化很独特的一门艺术。它跟其它的艺术门类关系很密切,而且好多都是相通的。书理、画理、文理、诗理都是相通的。我觉得我写字之所以一步一步有些长进,看书帮助很大,对我帮助大。慢慢锻炼,这个字不管古人的,现代人的,能分辨出来,哪个是好的,哪个不好,好,好在哪儿?不好,为什么不好?说出个一二三来。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我对看书这块我从来还没有感觉到我不想看,而是老想看。自己太浅薄,想学的知识太多太多了。我不说别的,就说书法,跟书法有关的知识太多了,那学不过来。 记者:苗培红、李有来、王学岭等人都曾经受过您的指导和培养,您怎么把自己的对书法的感悟让他们接受的呢? 张荣庆:说是学生,其实都是朋友。但是这些朋友他们有的很年轻,2004年5月底,中国美术馆办了一个二十二人的书法展,叫华宝雅集,北京二十二人书法展。这里头我年龄比他们都大,所以我就排在第一个了。最小的是三十岁。但是他们长进非常快。有不少朋友在各个部门都担任重要的职务。他们在全国展,在我们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在比较权威的大展览中获奖,有的是多次拿奖,他们都很有成就。 记者:我们说学生也好,是朋友也好,他们在练出这笔字来的时候,是不是也有您这种经验? 张荣庆:要说还真是,我经常在一起玩的这些朋友,无形当中互相都受影响,除了我这技法以外,还要注重个人的学识修养。我跟他们说,趁着年轻的时候,咱们最好是读书写字双管齐下。他们有好多朋友尝到甜头了。 记者:请您谈一谈当今的书法教育的优劣? 张荣庆:书法教育是我国古代优良文化教育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近十几年来,我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书法热,可是有的太追求形成与急功近利,有的学识浅薄与敷衍了事,书法是一门艺术,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毛笔字(大字)是有区别的,书法教育的目的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因此,它就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认真负责的治学精神。敷衍了事、随心所欲也是不少书法教师在书法指导过程中的常见心态。张旭早就说过“倍加功学临写,书法当自悟”的话,苏轼也说过“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及献之”的话。“古人论书,多兼论其人;苟非其人,虽工不贵”黄庭坚也说过,如果人品等方面有所不及,即使书法达到钟繇、王羲之的水平,也不能承认他是书法家。 记者:您对当前中青年书法家速成、盲目追求功名的现象有什么看法? 张荣庆:我很早就在一篇短文中指出,某些中青年书法创作的“滞留”现象,乃是学养跟不上去的缘故,主张学书一开始就应双管齐下,不做亡羊补牢者。在这个泛文化而没有文化,人们奢谈修养而缺少修养的时代,增加自身的修养尤其难能可贵,那是我们的艺术走向深远,走向广大的里程碑。 我希望如今的书法爱好者要以平常心写平常字。不必过于执着”,文人在做‘文人’的时候却常失去,这种现象真要是文章的一种玄妙了。强调平常心,为的是能充分地享受到生活的艺术,且彻底地放松写作时的紧张。在看到人生的美好或看到人生的残缺,而在这美好与残缺中完满自己作为人的一种享受,这便产生了一种艺术。”然而,操作中“以平常心写平常字”又不是那么简单。现如今能持此心境的人委实不多了。 记者:您曾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就在领导职位上的一些人的字,书法界并不是很认同,您怎么看? 张荣庆:我在1993年发表的《“书法热”中之思考》一文中就曾经说过:“说实在话,对书法界担任领导工作的同志,人们的要求并不太高,只要能充分发挥其组织领导才能,把好关,把全国的或一个地区的书法事业搞上去,人们就会拍手叫好。这些领导同志如能同时有渊博的学识,又能写一手好字,那当然更好,写得不好,人们也会原谅。然而,现实当中令人感到不大正常的是,某些人字写得很一般,可是在一些重要展览中,总是少不了他们的大作,而且非要堂而皇之地挂在前面不可,这叫怎么回事?不客气地说,这叫领导带头搞庸俗化。领导理论工作的,人品次、学术水平不高的也有;还有的人和字皆极俗,每次大展都落选,但因为是书协干部,就得照顾。这同样是庸俗化的表现。以上这种状况,眼下似乎也不大好改变。” 记者:有人说书法家是文化人,就是学者,您怎么认为? 张荣庆:书法家的学者化古已有之,而且人们对此也极为重视,认为是书法家的必由之路。中国古代的书法家大都同时又是学问家,大都非常重视文人品格的修炼,即所谓“士气”化。 (王树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