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拳的立形命名,有籍可考。由于猴拳的特定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地理位置和人们长期实践,造就了有异于其他拳种的内容和特点。它包括打手对抗和套路运动两类形式,以及形、法、理、势四个方面。 形:即猴拳是一种象形拳。它除了掌握拳术中各种动作、技巧外,还要求仿生猿猴的喜、怒、哀、乐等各种生活习性的表情,也称之为猴形。猴形演练是猴拳最基本的一个方面,其主要概括“十要、八论、三疾、三敏”。 法:即散手方法,有零手与组合散手动作。如“白猴洗脸法”、“老猴搬枝”、“猿猴分水”、“白猿归穴”等。 理:即运用猴拳的拳理与谱本准则。拳理属猴拳基本理论,而谱本是记载套路与动作名称以及打手要言。现有的谱本套路有“猴拳三十六路、猿猴棍、白猿剑”等。散打零手的谱本也有“偷桃搬枝、倒撵猴式、浓眉猴豹洗脸法”等。 势:即以套路练习为形式。根据套路动作结构、徒手或器械、对练,可归纳成以下几类。徒手套路为白猿穿枝、猴拳三十路、白猿三出洞、猿猴拳等。器械套路为猴棍、行者棍、猿猴棍、齐天大圣棍、白猿剑、猴刀、猿猴套等。对练套路为鹰猴对、醉汉擒猴、猴对等等。 此外,猴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技术风格特点。具体需达到刚、柔、轻、灵、绵、巧、躲、闪、神、束、站、坐、爬、跳、滚翻、抓、甩、采、切、刁、拿、扣、顶、缠、蹬、踹、弹等二十七个字诀要求。 前十五字诀是整个技术动作的要求,并做到神视、意达、脆快有力、刚柔相济、身活轻灵、闪展灵巧、步伐敏捷。 中间八个字诀是指对手法的要求,既要做到手法清晰,快如闪电,又要达到似出手不见之感。 最后四个字诀是对腿法的要求,要做到腿法变化敏捷,步内含腿,力达至梢。 近代各种猴拳套路中,在编排上还贯穿着一定的情节。如出洞、窥望、看桃、攀枝、摘桃、拼抢、藏桃、蹲坐、吃桃、喜乐、惊窝、入洞等。有的为了突出表演效果,还增加了一些跌扑滚翻动作和独特的技巧,代替了一些搔痒、抓虱等庸俗的动作。 由此可见,中华武术流派中猴拳可称为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的一个拳系了。 猴拳的主要演练的技术要求 根据拳谱以及师辈们的传言和不同演练风格,将猴拳的演练归纳成“十要、八论、三敏、三疾”的技术要求。 猴拳的三疾主要是讲:变身如猴一疾也,换手如鹰二疾也,出腿如电三疾也。 猴拳的三敏主要是讲:心要敏变化无穷,手要敏随机应变,腿要敏制敌有算。 猴拳的“十要八论”的理论是十分重要的。俗语曰:“十要八论理要明,生克变化妙无穷,若能悟通此中妙,同身混元任意行。” 猴拳的呼吸要点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吐故纳新以及人体内部要求进行的气体交换的全过程称之为呼吸。练习猴拳对呼吸的要求是很高的,一般猴拳动作采用提气、聚气、托气。据古谱秘传曰:“呼吸者气也,动静者心也,心一动而气一吸,则无力而势虚矣。心一动而气一呼,则有力而势实矣……” 猴拳棍法的特点 猴拳器械内容之丰富,变化之大,首推棍法,次为剑刀。以猴拳的棍法所组成的套路形式称为“猴棍”。然而,由于套路的结构不同,运用不同,名称也不同,如齐天大圣棍、猿猴棍、行者棍等。但是,其基本的棍法特点是一致的。在棍法上采用截、拨、推、劈、穿、蹦、抡、撩、夹、点、拦、攀登、各种舞花等方法。 近年来,猴棍套路发展了许多棍上动作,如模仿猿猴的蹬技望果、枝上跳跃、横扫顽敌、脚挑金箍棒等多种象形动作。身棍合一,变幻万端,宛如大圣在世。猴棍的许多套路及谱本随着时代延续,已有失传,但猿猴棒的套路和谱本至今流传在世。总之,猴棍是在猴拳的基础上,结合武术的棍法特点而编成的套路,其要求棍法熟练,猴形逼真,变化莫测。 (本文转载自《武术研究·第三集》,作者花妙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