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在我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震惊中外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就是梅花拳第十四代传人赵三多为首发起的。1902年,以广宗景廷宾等人组织发起的抗捐赔款斗争,由于赵三多率领义和拳拳众的参加,梅花拳拳众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梅花拳以邢台的平乡、广宗为中心,覆盖全国。在邢台境内,威县、沙河的梅花拳也广为普及。 梅花拳第一辈收元老祖显然是一个虚拟的、表示崇敬的名号,有具体人名所指的是第二辈张山。张山,字登,又被呼作小张山、张三省、张真人、张仙人,江苏铜山路家团人(一说是铜山县小尖山张毛坊人)。 据梅花拳《根源经》记载,张山于明万历戌子年(1588)学到了梅花拳,到崇祯葵未年(1643)归位,以传授“文武大法”为立拳之根本,倡导“武教天元”,终于成为梅花拳派承前启后的开创性人物。后世的梅拳大师也都秉承他的做法,“以道开路,以武诱人,又以文治武”。 第一代邹宏义(1617~1693),原名邹讵亮,字魁阳。其曾祖父名邹养浩,字完宇,名登,初任徐州府教谕,后任山东常清县令,又任山东兖州府同知,坐升兖州府太守。据《邹氏家谱·序》记载,邹宏义祖籍直隶顺德府平邑马庄桥,也就是今天的邢台市平乡县后马庄村。邹宏义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文练武。开始曾拜过几位武师,与家传武略结合演练。约在崇祯末年,邹宏义遇到张山,并拜师。邹宏义授拳最活跃的时期,也正是明末清初王常月的全真教龙门派的中兴时期。在其子邹文聚的帮助下,仿照道教仪式,整理出了拳谱《通天卷》、《万法归宗》和一份完整的门派戒律、打黄醮祭祷仪式谱——《五虎纲要》,俗称“三百六十处”。 邹宏义到河南开州(今濮阳)传拳教徒。收蔡光瑞、王西正、孟有德等名徒,这便是梅花拳第四代传人的代表人物。王西正、孟有德传艺何方尚无从考证。 蔡光瑞,字兴道,河南开州蔡吉屯人,他出师后,北上传艺,同时也有为邹宏义寻根问祖之意。在北上过程中,收河南内黄县八里庄杨炳为徒(五代)。北上途中救一孩童,遂收为徒孙。他就是梅花拳第六代拳师之一的河北平乡人李进德。李进德练成后回到平乡。清康熙辛巳年(1701)至乙酉年(1705),河北梅花拳众弟子公推第六代传人,平乡县停西口李进德、东田庄徐进德和南和县郑庄郑玉德亲赴徐州,请师祖邹宏义。邹宏义别亲离子,随三位重徒孙回到了祖籍平乡县马庄桥,这就是梅拳史上著名的“三德请师”。邹宏义回到祖籍后,在邢台、邯郸广开拳堂,使梅花拳在河北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梅花拳的第七代传人主要是河北平乡人徐进德的徒弟、平乡杜科村李九周和李进德的徒弟、平乡南关孟礼公。 梅花拳第八代传人张从富,平乡县八辛庄人。他潜心研究,苦练功力,创出了梅花拳小架,为梅花拳的创新与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梅花拳发展到他这一辈,拳术更加精炼、灵活。他对文场采取了宽松、实用的态度,使文场、武场进一步贯通,梅花拳由此分为“大架”、“小架”两派。大架供奉邹宏义为师祖,小架供奉张从富为师祖。 梅花拳第五代传人杨炳在其《习武序》一书中收录有浑元论、聚气论、中气论、论头、论手等,如论拳: 拳者屈卷而不伸,握固其指团聚其气也。其攥法以大指尖掐对食指第二节横纹,四指卷紧握固,一齐著力,务使分之不开、击之不散方为合窍。此乃土贯四德五行团聚之法也。其用法也有四正四隅合之中宫九法,其气亦满扑,落点有一定之处,随势体验,不可混施。如平阴拳下栽者,中指二节领气,平阳拳上冲者,中指根节领气,侧拳上挑者,大指二节领气,侧拳下劈者小指根节领气,不拘侧平,直撞击者,小指根节二节中间平面领气。明乎此,余可类推矣。 现在,习练梅花拳的人遍及全国,人数以百万计。已知最高辈份12辈传人尚有不少健在者,而这些高辈份传人大多在邢台市,尤以平乡县后马庄村为多。 (本文转载自《燕赵武术文化的系谱与生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