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墨家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墨家概述                              
    先秦学派之一,创始人墨翟,世称墨子。墨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墨家理想人格讲究崇侠尚武、侠肝义胆。战国末期,墨家后学将该派的著作汇编成《墨子》一书,此书文风朴实无华,书中提出“兼爱”(兼相爱)。并由此派生出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墨家很多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借鉴的价值。
    墨家代表人物
    墨 子
    关于墨子的生平身世,西汉太史公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末尾提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所以后世对他的生平身世一直争论不休,有说是宋人,有说是鲁人。
    
    墨子“好学而博”(《庄子•天下》),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孟子对他这种“士志于道”的精神还是十分赞扬的:“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庄子也由衷得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
    墨子的手工很巧,据说他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体;用木料拼成的木鸟,能在天上飞一天;还比当时的巧手公输盘更早的发明了云梯等等。由此可见,这位墨子还是一位发明家、科学家。
    不过墨子许是为了巩固自己学说,而提出世上有鬼,还教人敬事鬼神,进而形成了一种落后的宗教观,也因此,到东汉哲学家王充写《论衡》一书时,遭到了王充的狠狠批判。但无论如何,墨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无疑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墨子本人也是一位极杰出的优秀人才。
    墨家代表著作
    《墨子》
    战国末期,墨家后学将该派的著作汇编成《墨子》一书,《墨子》一书是墨子言行的忠实写照,又称《墨经》或《墨辩》。
    此书文风朴实无华,但部分内容诘屈聱牙,以致两千来年,很少有人问津。直到近代,才有学者认真解读这本古书,才发现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对光学(光沿直线前进,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成像的一些情况,尤以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为著)、数学(已科学地论述了圆的定义)、力学(提出了力和重量的关系)等自然科学的探讨,可惜的是,这一科学传统也因此书在古代未得到重视而没能结出硕果。但这一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
    墨家思想的核心
    该派思想,主要反映在《墨子》一书中。尚贤尚同是《墨子》一书的基本政治纲领。
    1.兼 爱
    “兼爱”是墨家“大同思想”体系的必要条件,是墨学的重要行动纲领。墨子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墨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因为人们有“私心”,个个“亏人而自利”,“自私”、“损人利己”是天下大乱的根源所在。  
    墨子的“兼爱”,是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的“仁”的改造,但是他又反对儒家所强调的“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亲疏尊卑之异也)的观点。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就是提倡无差别之爱,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不分血缘关系的亲疏和身份等级的贵贱、家族地域的限制,普遍地、平等地相爱相助,也就是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
    2.非 攻
    反对侵略战争。即否定非正义战争(“攻”),肯定正义战争(“诛”)。
    “兼爱”和“非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攻战”是“不相爱”最集中、最典型、也是最强烈的表现。为了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墨子以“兼爱”为根据,提出了一个“七不”准则,即“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做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老夺者也”。(《天志下》)这“七不”准则可视为历史上最早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这个准则,表明了墨子伸张人间正义,保障人类权益,主持社会公道的决心。
    3.尚 贤
    不分贵贱唯才是举。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尚贤”就是选用人才尚贤,不论血缘与背景一律提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并且给予相应的报酬,小至企业大至国家这都是一个发展的重要因素。墨子甚至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民主选举,以天下百姓选出圣人当国君,选出贤人担任三公辅助圣人治理国家。在我国历史上还属首次。这无疑颠覆了贵族血统论,来反对世袭的贵族政治,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4.尚 同
    尚同是与尚贤相辅而行的行政管理原则,墨子认为,政令不一,只能导致社会纷乱。尚同与尚贤一样,是“为政之本”。墨子的尚同思想是高度的集权主义,实施自上而下的控制与有效管理。它要求一切统一于上级,从组织系统的领导关系到思想意识,都要绝对地统一于上级,服从于上级,绝对不许反其道而行之。
    人的行为受思想意识支配,没有思想的统一,便不能有行动的一致。墨子主张“一同天下之义”,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墨子认为尚同是行政管理之根本,这就为“大一统”的帝国的出现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5.天 志
    天志即天的意志。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天喜欢义,憎恶不义;天是爱利天下百姓的。也希望为政者顺应天意,爱利天下之百姓。也希望人们相互帮助、相互教导,反对人们相互攻击、相互敌视。可见,所谓天志实即是子墨子之志。  
    6.明 鬼
    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墨子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  
    7.非 命
    墨子在先秦思想家中第一个明确反对儒家的“命定论”,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人应该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8.非 乐
    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即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颓废淫荡的靡靡之音。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  
    9.节 用
    节用,是指天子节约民力以扩大生产,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10.节 葬
    墨子是春秋时代的平民思想家,主张节葬薄葬。即节约财物,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他认为,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不仅是对物资极大的浪费,还极度影响国家的生产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