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要领:提顶、敛臀、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气。 提顶:虚灵顶劲、“百会”上顶,正直不歪斜,头上如顶一碗水的感觉。 敛臀:臀部内收,不撅不突、保持身体正直尾闾中正。 吊裆:“会阴”向上提,抽拔之意,“命门”着力后弓。 松肩:肩胛放松下沉,微向前合,含包裹之意。 沉肘:微屈不直,肘尖有下垂之意,所谓“沉肩坠肘”,松肩不松沉,肘难下垂,同样肘不下垂,肩难松沉。 含胸:含而不凹,胸部平整,不凹不凸,持内含之意。沉肩坠肘,肩微向前包裹,自然呈含胸之意。 拔背:与含胸沉肘相关联,能含胸沉肘就必有拔背之形。 塌腰:腰为体动之主宰,不塌腰则下盘无力,不稳。手动腰先动,腰摧四肢行,腰要保持松沉竖直松塌园活。 松胯:松胯乃调整腰腿动作之关键,松胯才能下盘灵活,胯与腰是相连的,胯不松腰不活。 沉气:全身松沉,气息下沉,气沉丹田(肚脐下三指),意守丹田,全身有向下沉坠之感。 十个准则:松、沉、柔、匀、圆、稳、正、实、灵、健。 松:精神放松、身体放松、松而不懈、松静自然、松中有紧,紧而不僵,松与紧乃矛盾之统一。 沉:体态松沉,气沉丹田,意守丹田。能松则能沉,松是沉的前提、能松沉则能稳实。 柔:柔乃韧中之柔,柔韧合一。柔非软,软则无力,柔非无力。 匀:招招式式速度均匀,不可突断突快。劲如抽丝,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应为匀速运动,式断意不断,前式结尾即后式的启动。 圆:太极的招招式式都是圆,出手出脚圆弧线,圆得连绵柔顺。 稳:虚实分清,沉着松静,腹实腿固,松腰活胯,腰裆灵变,虚灵顶劲,腰身正直才能稳。 正:头顶、脖胫、腰身要端正,整体做到中、正、安、舒。 实:落脚踏地要实,意如入地三分。气沉丹田,全身松沉,如千金坠地。 灵:精神放松,头脑清晰,反映迅速才能灵;肩背腰胯松活才能灵;意、气、力相结合才能灵,所谓轻灵圆活。 健:健康体魄,健步如飞,刚健有力,整体配合协调,健而美之。 各部位要求 身法: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沉着稳重,支撑八面 形体:舒展大方,潇洒优美,气魄雄伟,风格朴实,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头部:百脉之宗,领起全身之纲,虚灵顶劲,正直不歪斜 眼部:眼要平视,延展用远,意欲何方,眼神先领 颔部:微向内收,不可仰起,不仰不收,恰到好处 颈部:松而竖之,不歪不斜,端正竖起,不僵不软 肩部:松而沉之,微向前合,包裹之意,腋离拳距 肘部:微屈不直,意执下垂,每在定式,直对膝盖 太极拳的各种动作,每招每式都是在意念的引领下运动神经系统的综合协调,比如,力起于脚,发于腿,主于腰胯,通过脊背、肩胛形于手,这一过程都是每个骨 节、每块肌肉在神经系统的综合反映中,节节贯穿协调一致,一气哈成,形成一个整体的劲力,集中于手上。当然,这一过程还要气息的配合,做到神经穖的灵敏协调并达到意、气、力的内三合,这需要长时间的不间断的习练过程。只要遵循拳理,规范,要领和准则,努力练习,定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和水平。 松之诀: 松要舒松自然,切莫精神松懈。松要形体放松,更忌肌肉松散。 松要松而不懈,时处无懈可击。 松要松中有紧,紧要紧而不僵。 匀之诀: 匀要速度均匀,不可时快时慢。匀要缓急从心,不可急躁冒进。 匀要绵绵不断,更忌快突断劲。匀要匀在全身,全在和谐细致。 匀要匀的周到,周在无微不至。 圆之诀: 圆要圆在弧线,不可直进直出。圆要先求开展,并非没有紧凑。 圆要圆得连绵,更忌断节露痕。圆要旋转柔和,顺在内处协调。 稳之诀: 稳要稳在脚跟,不可虚实不分。稳要沉着松静,并非漂浮无力。 稳要腹实腿固,更忌腰隙不注。稳要牢不可移,双足如钉入地。 稳要坚实有力,力在腰裆变换。 正之诀: 正要中正安舒,不可左摇右摆。正要躯干正直,切勿低头突臀。 正要头容正直,更忌摇头摆尾。正乃正中有俯,俯不弓背弯腰。 正乃正中有仰,仰不挺胸凸肚。 太极拳说十要 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 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 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 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 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即意到气到,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 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 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 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形与神合一,即内外合为一气, 则浑然无间矣。 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 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 “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外动内静,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