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多为修炼有成、德行具备者。韦处玄曰:“仙者,无生无死之名也。夫真人者,通古今,等变化,与万物同体,与造化同生,故能无时而不生,无往而非可,乘虚履空,贯金穿石,何足为难矣。”(《西升经集注》)唐孙思邈《存神炼气铭》曰:“延年千载,名曰仙人。游诸名山,飞行自在,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蹑烟霞,绿云捧足。”“炼身成气,气绕身光,名曰真人,存亡自在,光明自照,昼夜常明,游诸洞宫,诸仙侍立。”“炼气为神,名曰神人。变通自在,作用无穷,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曰:“凡服气者何求也?以其功至,则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髓。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即三万六千神在於身,化为真仙,号为真人矣。”《太上经》曰:“太微天中,有二十四气混,黄杂聚结,有名无气,变化为真人。道之积成,托形立影,与时翱翔,有名无体,谓之真人。” 黄大仙 南宋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道教中的真人 真人是道教信仰的对象。并依其道德修为,而分阶位。登仙学道,阶业不同,证果成真,高卑有别,三乘七号,从此可明。依《洞神经》所言,可分神人、真人、仙人、道人、圣人、贤人,合共为道。《三洞枢机杂说》中指出,道教神仙世界中是分品阶的,为二十七品。“圣、真、仙,各三合为九品。九品又各有三合,为二十七品。玉清以圣为正位,上清以真为正位,太清以仙为正位。至於圣亦称真,真亦称圣,仙亦称真,真亦称仙,仙亦称圣,圣亦称仙。一千年一圣,五百年一真,一百五十年一仙,百年一贤也。”玉清境是以圣为正位,上清境是以真为正位,太清境是以仙为正位。 关尹子 华祖立 元代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道教中真人甚多,他们多为祖师,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神团。《太上经》曰:“大微天中有二十四气混,黄杂聚结,有名无气,变化为真人。道之积成,托形立影,与时翱翔,有名无体,谓之真人。”“玉清者,如玉坚不可毁,清不可污也。坚淳无变,秽累都尽,一而无杂,故名为真人。”《三五顺行经》曰:“合德入道,号曰真人。太上遣四极真人来迎,授三天灵之文於上清宫。”《升玄经》曰:“惟须忠直,寻道求真,改恶从善,得为真人。” 文子 华祖立 元代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据《真诰》记载:上清禹余天有三官真人,主治刑杀战伐、阴贼不轨、嫉害贤哲、心怀进退、秽慢真人之罪者。炼形於太阴,易貌於三官,受学化神,濯景易气,俯仰四运,得为真人。中皇君知长生之要,天仙之法,夙会玄感,於是太上授以九真之经、八道秘言之章,道成授书,为太极真人。清虚真人於太素真人受三奔之道,桐柏真人修解剑之法,有太上奔日之文,得为下元真人。能审道之本,则为上清真人。仙真妙方能尽道者,便为九宫真人。若各备具其道.则为太极真人。《内音玉字经》曰:“四极真人主人命籍,常乘蒙真之车校人罪录。九华真人治於南上宫中,校人功过善恶,三官列言。”《上皇玉箓》曰:“二十四真人有佩玉箓以行山川者,则河海上神奉迎启道。” 庄子 华祖立 元代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商时人高丘子好道,读黄素道经,服饵木,后服鸿丹,得陆仙,游行五岳。复饮金液,为中岳真人。濮阳曲水人苏林,少禀异操,先后师事琴高先生、华山仇先生、涓子,持守玄丹洞房,为中岳真人。茅盈精思念道,诚感密应,自陈於王母前,得治身之要道,为太元真人。王褒服青精,又服云碧晨飞丹腴,视见甚远,号清虚真人。赤松子,黄帝时雨师,号太极真人。韩伟远,昔师中岳宋德玄。服灵飞六甲得道,为九疑真人。裴玄仁,入西洞玄石室中。积三十二年,忽见五老人赐裴君神芝之卫,亦号清虚真人。王仲甫,少好仙道,兼修真道,积年方成,为中岳真人,领九玄之司。范伯慈,饵胡麻,精思十七年,又服丹砂得道,为玄一真人。许谧外混俗务,而内修真学,得为上清真人。马明生,随安期先生服饵仙去,为真人。“裴真人弟子三十四人,其十八人学真道,余学仙道。” 李铁捌 胜野范古 江户时代 绢本设色 日本真崎历史文化博物馆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