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罗树凡 问道青城山全媒体平台将推出《青城山道教志》系列文章,对青城山的自然奇趣作较深层次的探索,涉及巴蜀文化和古代宗教文化的演变,当然探讨得更多的是关于青城山道教的发展历程……敬请关注! 《青城山道教志》(资料图) 道家崇高古朴,师法自然。青城山“云作玉峰时北起,山如碧浪尽东倾”的土貌特征,是大自然的偏爱,造就了无数的青峰翠谷,如虎据,如龙蟠,如笔矗立蓝天,如城垣屏障四野。神女由把这块宝山,妆成橙、黄、赤、绿、青、蓝、紫的绚丽多姿的颜色,金鞭岩金光灿灿,白石岩银色溶溶。这满山青翠,开着四时不谢的花;仙鸟飞鸣徜徉于林间、翠谷;更有空谷幽兰,布馨香于清新甜润暖暖气流之中。唐人贾岛有首《寻隐者不遇》诗云:“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的意境,在青城山的许多地方也很贴切。 青城山自有其鲜明而独特的个性,这个个性便是离尘脱俗的清幽。三十六峰像一道黛色的长城将她怀抱、环护;温馨洁白的云彩,像一张硕大的纱巾,为她蔽日、拂尘。世上滚滚红尘,山外的喧闹嘈杂,全被青色的城,绿色的海隔绝了。只剩下绿色的海,神奇的洞壑和那和煦的仙风及天籁般的松风竹韵,使青城山自古即为“洞天福地”,为众仙所聚的神仙都会。《福地记》云:“中国名山、以青城峨眉为西岳佐理”。山上灵异圣迹极多,几乎每一山头、沟壑,甚而花草鸣禽,都有一段令人神往的故事。 青城山(资料图:图源网络) 汉末,天师道以青城山为祖庭,建安三(198)年天师道立八游治,传播天师道。八游治的“师君”,均出自青城山。 青城山在唐宗时全山(含今中兴、玉堂、两河等乡镇的青城支脉)有宫观七十二座,羽衣、仙客数千人。这些林玉仙宫,都建于幽岩绝谷、掩映在苍苍古树、点点繁花之间。在云遮雾绕、氤氲和谐之中,碧瓦红墙、琳官仙宇,送来阵阵仙乐,形成一个神奇幽秘的大善慈悲的玄妙世界。 青城山祖殿——常道观 位于第三混元顶下的常道观,建于隋大业(605-617)年间,是青城山的祖殿,也是天师道的发祥地。整个建筑占地面积为72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749平方米。内有张天师造像及唐明皇手诏碑、清圣祖康熙御书“丹台碧洞”匾额,有古树奇花和历代收藏的书画和其他珍贵的历史文物。左侧有三岛石奇观,巨石鼎足危立,上合下分,传说为张天师降魔所劈,故称试剑石、降魔石。清光绪九(883)年,六十一代张仁晸;来此朝祖时手书“降魔”二字,刻于石上。从观南门上行数百步到古龙桥,传为宁封所建。又南为掷笔槽,裂槽深约70米,宽18米,两壁墨黑,间有朱痕,传为天师与鬼兵誓言,朱笔画山,墨迹成槽。 朱笔画山,墨迹成槽(资料图:图源网络) 青城山最早的道观之一上清宫 位于高台山之阳是上清宫,始建于晋,是青城山最早的道观之一,传为最早天师道祭祀之所。唐明皇幸蜀时,曾同益州副使崔圆、近卫将军陈玄礼、內侍高力士等到此朝拜李老君嗣福,并出资重建。上清观至第一峰路侧有玉皇坪,坪内有前蜀王衍行宫遗址。据《前蜀世家》等书记载,衍常同太后、太妃游青城。宫人衣服皆画云霞,飘然入仙;又作《甘州曲》、令上下和歌。王衍建行宫时,又捐资重修上清宫。上清宫三清殿南楼前有鸳鸯井,旁刻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个大字。二井一方一圆、一浊一清、一深一浅,清人高溥有《鸳鸯井》诗:“盈盈双井小廊西,赐号鸳鸯费品题。地面相离刚咫尺,泉源歧出异高低。水原清净无澜起,理有雌雄莫浪迷。寄语栖真诸羽客,盈虚消息即玄机。” 上清宫上彭祖峰,有呼应亭。夜宿上清宫可以观日出、看云海、赏神灯。 上清宫(资料图:图源网络) 范长生的祀祠——长生宫 长生宫是范贤范长生的祀祠,也是他当年的居所。建福宫原名丈人祠,它是青城山主治神仙宁封的祀庙。青城山还有一处与皇家地缘的宫观,天仓山下储福宫。储福宫原名威仪观,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兵犯长安,唐玄宗李隆基仓惶西行入蜀。唐玄宗早已出家为女冠的同父异母的两个妹妹——金仙和玉真公主,亦随之而行,到青城山留恋山灵毓秀,竟在储福宫住下,不肯再回长安。储福宫公主故物飞龙鼎,作为历史文物,现陈列在伏龙观大殿。沈少南诗:“割尽奇封奉鲁元,更开泌水占名园。何如帝子空山外,落日骑驴芳草原。”胡叔豹诗:“弃形如遗但养神,阿兄烂醉梨园春。人百撼之耳不闻,何物女子乃独醒。径来空山卧自云,不见渔阳胡马尘。”这两诗如泣如诉、道出了盛唐时期的一段往事,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风流天子李隆基,晚年沉缅酒色,任用奸佞,终至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中原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唐宗虽未覆灭,而如日中天的盛唐,却从此走上了衰亡之路。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青城山在祖国“山”族这个大家庭中,它不算高,也不算大。可它以独特的清幽和它状如城郭的奇妙构造,在众多“山”族中可说是独具一格,专美于它山之外。四川这块宝地,由于大山屏绕,用李白的诗说:“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块在古时几乎与中原完全隔绝的地方、有着几乎与中原完全不同的文化层,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秦汉之际,中国实现大一统,各族也实现大融合。任何一个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形成,都有它特定的诸多条件,包括政治意识和自然环境诸因素在内。道教作为宗教,它是意识形态的一种上层建筑。综观道教的发展史,不妨可以说,中国的道教是中原宗教文化,主要是老庄的“清静”、“无为”和蜀宗教文化的“怡养”、“乐性”相结合,再经过“三张”、范长生、杜光庭等许多先哲,他们孜孜不倦的研讨,勤勤苦苦的传播,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青城山现代建筑(资料图:图源网络) 青城山是块风水宝地,它孕育了蜀道教文化,也完成了中原道教文化和蜀道教文化的融合。 江西龙虎山是道教的圣地,但青城山却是道教的祖庭。正如基督教心目中的耶路撒冷,回教心目中的天方麦加一样,青城山是中国乃至世界道教徒心目中的“耶路撒冷”、“天方麦加”。 这篇文章着重对道教源流,青城山的自然奇趣作一点较深层次的探索,其中也涉及一些巴蜀文化和古代宗教文化的演变,仅管还较肤浅。但我觉得提出道教是中原宗教文化和古代巴蜀中的蜀宗文化相结合,是“三张”和范长生、杜光庭等人不解努力,在青城这块风水宝地完成的,它是中国思想界中的一枝奇花。 故将此文定名为“青城山与道教”,并奉献世人。 愿中国传统文化的道教文化,发扬光大。并愿道教“信天”、“爱民”、“抱一”、“无为”为核心的精神,为我国人民富强康乐,作出更多的贡献。 愿道观兴旺,道友宁静安乐。(编辑:妙眼) (本文由腾讯道学整理发布,转载自 问道青城山 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