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上德若谷”——老子深远不凡的处世哲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武汉长春观 周高德 参加讨论

    文/周高德
    “上德若谷”出自老子《道德经》。笔者结合《道德经》一书中有关“谷”的论述,就“上德若谷”之多层含义进行简要阐述。
    
    老子(资料图)
    (一)处世谦虚
    这里借用老子《道德经》中“谷神不死”的“谷”来比喻人的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广,以形容人十分谦虚。即所谓的“虚怀若谷”也。盖:“谷”者,“虚”也。“虚”者观念应用于人生则含有“谦虚”的意思,亦含有“深藏”的意思。老子于第四十五章中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因此,老子教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成语“大智若愚”即源于老子的“大巧若拙”。一言以蔽之,其教会在教人谦虚。老子——这位伟大的长者,诲人不倦,于《道德经》中反复强调为人处世要谦虚。譬如,“光而不耀”、“不自是”,等等,这些都是在教人要谦虚,并指出:人若骄傲,必将“自遗其咎”,即自取祸患。谦虚者,“不盈”也,“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正因为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让人不断进步。
    
    处世谦虚(资料图)
    (二)待人宽容
    夫“谷”者,“虚”也。“虚”教人“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以达到“玄同”的境界,这其中便体现了“宽容”的思想,并认为“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由此可见,宽容的意义和作用。后世道教继承老子“宽容”的思想,如宋元时兴起的净明道将其“容”列入“垂世八宝”;并认为“君子之知乎道者,八宝是也。”道教所崇尚的宽容,包括宽容待人与宽容待物两方面。在宽容待人方面,道教谨记老子之教诲,力争做到柔弱不争、慈爱和善;在宽容待物方面,继承老子及庄子思想,力争做到物我为一、齐同慈爱。
    我们所熟悉的一句名言“有容乃大”,便是对宽容精神的赞美。笔者认为:宽容精神是人类社会永远所需要的。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家庭成员之间多一些宽容,将有利于和睦与幸福;社会成员之间多一些宽容,将有利于团结与友善;国际成员之间多一些宽容,将有利于和平与发展;人类社会对自然界万物多一些宽容,将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愿宽容精神渗入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待人宽容(资料图)
    (三)心境空明
    “谷”,还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心境像山谷那么空明,简言之,即“明心若谷”也。盖:“谷”象征“虚”也。此“虚”用于人生,可以形容人的心境空明。众所周知,人的心境原本是空明的,只因私欲的活动与外界的扰动,而使得人的心境闭塞不安。所以,老子教人“虚其心”,净化人的心灵,并“致虚极”,达到心境空明的至极境界,以“复归于朴”,返回到心灵纯朴的状态。
    笔者认为,庄子“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与老子“上德若谷”之思想是相通的。
    
    心境空明(资料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