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上德若谷”——老子深远不凡的处世哲学(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武汉长春观 周高德 参加讨论

    (四)心胸旷达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中说“旷兮,其若谷”。这里老子用“谷”来比喻人的心境像山谷那样宽广,以形容人的心胸十分旷达,即常言之“心宽”也。心宽者,乃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宠辱不惊。其最高境界正如《岳阳楼记》中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不因环境称心而欣喜,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
    后世道教继承老子“心宽”的思想,如前面所言之——宋元时兴起的净明道便将其“宽”列入“垂世八宝”:并认为“君子之致乎道者,八宝是也。”由此可见,一个人心胸旷达是多么的重要。我们经常听到的“心宽体胖”,亦是说明了心胸旷达的心境胸怀,以达到人生超脱的旷达境界。记得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有一句名诗“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也是劝人要有一种开朗旷达的心境胸怀,突破小我,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荣辱得失。
    
    心胸旷达(资料图)
    (五)胸襟博大
    所谓“胸襟”,其涵义有二:其一,指抱负(远大的志向);其二,指气量。
    就前者而言,旨在教人有远大的志向。只要我们浏览《道藏》首经《度人经》,便能领略到道教伟大胸襟的风采。如该《经》中宣称“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所谓“无量度人”,就是最大限度地去度化世人。据道书记载:八仙中的钟离权祖师在度化吕洞宾祖师的时候,曾问过吕洞宾祖师:“尔欲何日成道?”吕祖回到说:“吾欲度尽众生,而后成道。”试看,这是多伟大的胸襟。因此吕祖信仰特别浓厚,并遍及天下。
    就后者而言,旨在教人有包容心。夫有气量者,方可包容一些或容纳一切。老子在四十九章中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又说“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其旨在教人以博大胸怀去包容或容纳“不善者”和“不信者”。如此,便可使人人向善,使人人守信。这对于人类社会的和谐,无疑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无数事实证明,人又多大的包容就有多大的力量。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
    
    胸襟博大(资料图)
    综上所述,“上德若谷”,道家将其作为处世的一种人生态度,同时也将其作为修身的一种人生境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修身处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编辑:玄朴)
    本文为腾讯道学编辑发布,转载自武汉长春观公众号。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